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28(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如今齐地上就到了要缴纳夏税的时节,虽然收成不错,可是,在吴攸看来,到底如何收税才能有钱可用,又能让百姓休养生息,还是一个非常值得商榷的问题。

    薛清文慌忙摆手:“不过是爹爹从前整日夸赞这姓赵的,我才说他几句,等你

    吴攸听了,拜了三拜,:“先生才,又知百姓的疾苦,为何住在此,不去寻一个功名?”

    魏启敛:“资收税、量。”

    吴攸再次叹,真是“闻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啊!

    吴攸正:“南方是如此,可是北方呢?先生难没有想过,北方常年在周曾,李康路把持中,民不聊生,青黄不接的时候,到南方来抢粮的事,还少么?”

    趁着魏启敛拿着那玉佩端详的功夫,吴攸走到薛清文面前,低声:“你再说他,待我见了孟姑娘,也不会说你的好话。我就告诉她,你在这建州城里整日箫唱曲,那月楼里的人,各个都和你熟捻得很。”

:“先生但说无妨。”

    吴攸气呼呼的:“谁又老了?!他不过大你两三岁而已。”

    他又:“可如今,许多百姓四浪,土地荒芜,这些人的赋税无法征收,最后都落到了同一乡中,其余田上,因此这留田的要付的钱越来越多,付不起的,就只能弃地离乡,如今一个田的人,担着三个人的赋税,这又如何能担得起?”

    魏启敛答:“先将每人的籍确定,不原先籍在何,只要居住当地,就要居住地定籍。确定了籍,再如我给这货定价一般,房屋、田地、财估算,分成三级九等,每级每等,税率不同。”

    吴攸又接着问:“资产如何确定?支如何计算?”

    魏启敛看了看立在一边的薛清文,:“江南诸地,百姓富足,仓禀充实,我在这里逍遥的个要饭的,每日也少不了酒菜,还有人陪我棋,有什么不好呢?”

    他抬起来,惊:“原来竟是这样。”

    她转念一想,大约是薛林时常拿赵扬如何少年老成,独当一面来教育薛清文,这样薛清文才一听到赵扬的名字,就要挤兑她两句。

    她说着话,又把那玉佩往魏启敛面前一推。魏启敛和吴攸谈得畅快,银的事,再也不提,但见了玉佩,还是多看了一,这一看过去,方才见着,上面写了一个“赵”字。

    魏启敛:“我朝初建时,男丁满二十岁,便可得田百亩,死后收回大半,因此人丁增减,皆记录在案,此收税,最为便利。”

    “上一年的费,兼以考虑当年的收成,制定支,将其一级级分派到州、县、乡里,摊到每一上。”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她喃喃自语:“这税到底该怎么收,收多少呢?”

    吴攸接着问去,这魏启敛也不开要钱,反而说的滔滔不绝,不止吴攸一人,其余众人,也都听得津津有味。连吴怀之都:“若是家乡如此收税,我那里一村人也不至于都躲藏起来了。”

    薛清文也凑过去看了一,笑:“当着我的面,怎么就敢替你的老赵抢人?!”

    魏启敛:“正是!百姓若是不起,不是民,就是当了匪寇,不禁钱收不到,农田也荒芜了,期以往,从上到,国之基,就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