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我已记不清,但应该可以想见当时是怎样的哄堂大笑。我妈那天去给我照相,这件事时常被
现在一想,我对有人会随时在包里放本百科全书表示怀疑,说不定这是一个筹划已久的谋,可惜我已经不能揪
始作俑者了。
老师让我扮项羽,我不知什么是“项羽”,那个男生说项羽是坏人。
活动当天京剧老师给我们化妆勾脸,我才知自己是“
脸”,
着黑白两
的脸
去,当主持的“小百科”就说:“你像百科全书上的欧洲狗獾。”
我当然不肯扮了。
这件事年代久远,但我还有印象。记得当时是把大舞蹈室拿来
了活动后场和化妆间,外面请来的京剧老师问我们:“你们看这些衣服,认不认识是什么角
呀?”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后来老师果然随时很照顾我的绪。
有一次我们小学搞活动,宣传京剧,老师让每个班挑几个孩来,穿上租来的行
,在舞台后面站着
人
布景。其实又累又苦,站在大灯旁边,跟锅炉房似的,汗
满背,连
都喝不上一
。然而小孩
就是稀奇,大家都争着去,现在想想我们班主任也
现实,挑了几个,都是班上
好看的小男孩儿和小女孩儿。
我最喜
《白蛇传》,每次到电视上唱,总要停
来看。我只记得白娘
一
白得跟雪似的,衣服仙气飘飘的,比我床上挂的蚊帐白亮多了。
当即翻开书指给我们瞧。我伸一看,那叫“狗獾”的玩意儿白脸上两
黑边,可不跟我这副尊容一样?
(这段话旁边画了个潦草的狗獾像,一个箭
指过去,写着“欧洲狗獾”。)
当时孟先生扮武松,我想跟他站一块儿,老师却把我扯到拿剑的虞姬边。我一定要挨着孟先生,老师好气又好笑:
那时候家里的老一辈多都
看唱戏,我
喜
在电视上看戏曲,我
略知
一些,指着一件白衣服说:“这是白娘
。”
本想等着老师夸我,但有个年级的男生报
了一串名字,老师们都对他刮目相看,也就顾不上夸我了。挨着我站的几个小孩偷偷笑我,
得我有
不
兴,像
了丑似的。
“狗獾”越叫越开,慢慢成了我行走江湖的固定名号。再到后来,行起了损友之间互称“狗×”,我“狗獾”里的“狗”字也就从名词顺理成章地过渡成了形容词。比如徐苗成了“狗苗”,谢晓华变成了“狗华”,孟潜声变成了……
京剧老师又哄又劝,我发现她手里项羽的披挂行比别人都威风,心里窃喜,面上却还要忸怩作态,半天才
泪答应了。
“人家孟潜声是《武松打虎》,跟你不是同一戏。”
“那我当他的老虎!”
当然也少不了孟先生。
最开始我也义正言辞地要求孟先生叫我的名字,不知他是故意还是真的改不过来,我也就渐渐不再提这一茬了。不能忍受的是,有不熟的人把我的名字和外号对应起来,以为我大名“何
”,每次都让我在心里骂娘。
比如我。
也不知我哪里来那么重的心机,惭愧惭愧。
百科”。
有太难听了。
我这人一急就容易
不择言,这坏
病从娘胎里带
来,我爸妈也没想着帮我改改。据我妈回忆,我当时铿锵有力地大吼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