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17(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堂哥郑王就很离谱了。

    祁元询是知的,郑王比他年,然而皇帝的皇曾孙却是他的儿祁允昭,这让郑王一度很抑郁。

    祁元询不声地冷笑了一回。

    他哥也就敢当着他的面说一说,有本事在他爹面前说啊

    猛然和祁元询开启了训斥和炫耀自己的模式,祁元询还没反应过来。

    郑王,就是宣武末年生的皇次曾孙祁允晏。

    郑王当年被废了皇太孙后,颓废得简直让人没看,也就是后来上皇退位、今上登基多年,他才慢慢接受现实。

    如果说皇叔们的态度算是友好的话,那么弟弟和堂哥的话就有扎心了。

    不过他们家对自家人是一向厚的,纵然是犯了大罪,只要不是谋逆这样的事,纵然是欺凌百姓这样的大罪,也不过训斥一番,至多褫夺封国,削去爵位——说实在的,这让祁家皇族的名声相当的不好,若不是宗室考封法实行后,修的人多了,名声指不定还更差。

    祁元询无言以对,我对我儿本没有什么意见啊!

    这样也就罢了,郑王的嫡赶在宣武年生来,成为宣武帝的皇次曾孙,却恰逢大凶的天象,以至于名都是一个安字。

    这个寄托着皇帝对嫡一脉切盼望的字,在郑王的理解中,或许并不是很好,最起码,风是盖不过祁允昭的。

    叔叔们也就和他说一说,估计是前些年见多了天炫耀孙,晓得不能当真天的面说他的宝贝金孙,不然是要戳天的肺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也不知郑王是在封国王府称孤寡养足了信心,还是山皇帝远渐渐恢复了一些傲气,最起码,这一回他搭着汉王的话茬,左一句“允晏只知读书,目不他视”、右一句“知好而慕少艾,怎的还没这个念、如何延续我家香火”、中间还一句“安儿毕竟年少,这也算是好事,否则若是被人勾去了魂,这就不妙了”,让祁元询本没有回话的机会。

    但是他说的这些叔叔应该是不会信了,他也就姑妄听之,听完就忘好了。

叔叔都是治家不严或者早年自己就没好榜样,以至于家中弟总有几个不成的,他们的表现,是将皇孙也划到这个范畴去了,在劝皇太不要因为这小事生气呢,皇孙还年轻,这错在他们老祁家,算什么事儿啊!

    虽然光幕显示来的郑王,削藩的时候的黑手简直是不当人——凭借他的父亲懿文太的威望,诸王虽然有些不服气,但是真的敢上手抢皇位的,还没有。建文帝的错误在于削藩的时候手太黑,叔王们被他一个个一样排队死(就这样了,都知最后目标是当时诸王之中年纪最、实力最的赵王,赵王一开始还将儿送去京师当人质,证明自己没反意,要说在建文搞作之前,他的叔叔们想造反,那简直就是笑话),和平推恩削藩的话,他都不至于丢了皇位——这或许能说明郑王的本并不似他表现的那么温文尔雅,但是,在京多年,在太上皇和乾圣帝边,郑王表现的都是一副知礼的模样。

    这也就是他可怜堂哥憋屈、侄又是无辜的,不然的话,就冲郑王这段发言,小心儿的迟早给他记本上。

    二弟汉王是一贯讨人厌的,反正祁元询已经教训过儿了,汉王说什么,他都是当耳边风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