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双,开州又送来奏报:韩国公义女薛氏献一治良策,如若依法行事,沿岸百年安稳无虞。
呵!一步是不是就该换皇帝了!
陈昌嗣于月前离京,他此次行的目的有二:一是巡视北方、查访各地官吏,二是带着薛宁沿河考察一番。
——也不知是在同韩国公拉关系,还是要讨好带人过去的陈昌嗣。
不过……
话虽如此说,但让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去治,想想也知
不可能,他便让陈昌嗣以巡视之名,带着薛宁去沿河的州县、实地考察一番,若是真能提
什么治
方案来,也是好事。
不求立妃,直接要求换后了?!
季怀直看完之后,眉一挑,脸上的冷笑也略略回温:崔家的这位老爷
是在用辞职威胁他?
第26章 辞职(周日)
都比先前开朗了许多。季怀直见状,倒是大
安
。
今年夏天,开州一段的堤坝被河冲决,所幸及时堵复,损失有限。
季怀直看着开州知府折上透
的态度:是没有慢待,但这夸得天
坠,字里行间的谄媚都快透纸而
了。
【陛今一意孤行,以致朝中言路阻
,臣忧心如焚,然别无它法,
有负先帝重托。微臣如今老迈已极,数月忧急之
,实是残躯难支,望陛
准臣告老之事。】
但那上报的数字也已足够让季怀直警醒,若是薛宁真的于治一
上天赋异禀,那便真的不能因为年龄之故,让她在京中消磨时光了。
他自觉不是那等清之士,溜须拍
、阿谀奉承,可谓是极其熟练,脸
厚度更是令无数同僚叹为观止
并又对人在开州的陈昌嗣了
旨意,命她不必继续西巡,就地征调民夫,等农忙一过,便
着薛宁的方案来挖沟修渠。
在早朝上空前严肃地表明自己并无立妃的打算之后,倒是很一段时间再没收到过类似的折
。
等这旨意传到开州知府耳中之时,这位知府真真是一
血
来,险些以死谢罪。
这位崔老爷混迹官场多年,把
邀功诿过的“为官之
”摸得透透的,季怀直早就看他不顺
了,但毕竟是先帝留
的辅政大臣,抓不到大的把柄之
,季怀直也不好的动他。
这老爷
主动请辞,可是省了他不少事……
季怀直对这位知府的想法兴趣不大,径自提笔——韩国公义女薛氏献策有功,特封南乐县主。
也怨不得季怀直如此想。这折虽是通篇的褒扬夸奖,对治
之策却谈之甚少,一看就是没将薛宁提
的方案放在心上。
崔衡上书请辞的事,对季怀直来说,实在是一桩好事。是以他虽然对崔衡以此为要挟、请换皇后的举动多有不满,但用朱笔写完那个“准”字之后,倒是瞬间神清气。
况且有陈昌嗣带过去,也不怕当地守官慢待。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季怀直瞅着前的这份铁画银钩、几乎可以被当作书法作品裱起来的折
,嘴
动了动,勾
了一抹冷笑——
季怀直神冰冷地扫过中间大段引经据典、看起甚为有理的论据,视线顿在了最后那段话上。
季怀直手中的朱笔微动,不多时,一个朱红的“准”字便落
纸面。
直到三个月后……
后者才是季怀直让她去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