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03(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刘瓒俯首认错,又对他说:“锦衣卫那位谢千说,要去查给御史隔门投帖,诬陷戚胜的人。还说要整肃京中风气,以免往后人人都学着这手段,纵御史攻讦政敌,党同伐异,有损言官清誉。我恐怕那天上书的几位同僚家里都会有锦衣卫的人过去取证,还望大人提前与他们说一句,免教他们不知了什么事,心中惊恐。”

    他从袖里摸一卷厚厚的供状,还有一本写好的奏折,送到李裕案上。

    刘瓒特别安心地说:“那崔燮生得也好,若能监读几年书再应考,绝不会有‘貌让某人’的遗憾。”

    李裕翻看着这些供,不时询问刘瓒审案时的况,对得明白无误了,才在面签章用印,准备呈给皇上。刘瓒施一礼,正要退,李裕忽然叫住了他,问:“你方才在外面说那个迁安神童,他除了那本《四书对句》,当真是有才学的么?可有什么诗文上与你了?”

 他大摇大摇地挤人群,扔几位御史在背后目送,推开了右都御史李裕的大门。

    李裕直觉是锦衣卫要借此清洗言官了,连忙站起来吩咐:“叫他们来,本官有事吩咐。”

    因为去年汪直贬至南京御监,今年初尚铭又发往净军,东西两厂的大珰都倒了,公公又献画有功,倒被提升成了司礼秉笔太监,随侍御前。他也记着谢瑛献画的功劳,看有他的奏章递上来,便主动翻到显儿的地方,引着成化天看。

    王鳌王守溪可是十六岁作文便叫国监学生争相传诵,乡试、会试两魁天,险些三元及第的人。那一榜的状元谢迁还被人嘲为“文让王鳌,貌让谢迁”。

    李裕的奏折递上去,却听说皇上要命锦衣卫彻

    刘瓒笑:“官与谢千去迁安县、永平府取了相关证人的供,足以证明迁安知县戚胜的清白。那座书坊是崔郎中之为使本县书生有书可读,主动捐的,戚胜也不曾隐瞒他首倡之功。两人甚是相得,绝无威利诱的痕迹。官在路上整理了卷宗,请总宪审阅。”

    李裕这里早有人奏报了他要过来,便撂一份要给吏的档案卷宗等着他。待他门,便抬起笑问:“尚圭这趟差使办得如何?”

    兵张尚书竖他当向学的模范,吏耿侍郎大计之后也提到他,就连他们院里的御史去了趟迁安,回来也是满“神童”——难不成这隐逸神童不是崔家父自己为博名声叫来的,还真有才学?

    刘瓒恳切地说:“那崔燮真有才学。他正经读书才一年多,作的文章就连我都不释手了。若是从小能得着名师教导,好生读几年书,文章恐怕不于王守溪!”

    ……前两年锦衣卫还是东西二厂爪牙,帮着监戗害朝臣,这就要投,维护言官的声誉了?

    李裕摇了摇,斥:“谢翰林亦是才德兼备之人,岂宜这样刻薄。”

    他不只把那几个御史叫来细问了投帖人的模样份,还借着御史缴旨的机会夹带奏章替这几人辩白,企盼保住这几人,以免落什么新兴的冤狱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他的折递上去不久,锦衣卫的奏疏也送,反而压在了他的奏折上面。

    天看那奏疏里一派忠直为公的态度,要整肃的也是言官常有的弊病,便轻轻批了一个“可”字,许锦衣卫彻查此事,以为后世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