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29(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崔燮连念了十遍全诗,垂目看了看讲纲,便从注疏讲起,先为太讲解“鸤鸠”。

    太讶异:“这么短的时间?你可答过?的完么?”

    太对着书认真听完了这一段,朝他,说:“君诚如斯。崔监生所讲,孤大明白了,却有一不解。”

    他连忙低,静等着太继续发问。

    鸤鸠即是布谷鸟,因其饲育嗣时“朝从上,暮从上,平均如一也”。诗人以鸤鸠起兴,赞誉君外如一,行为世范,仪表衣饰遵循礼制,足以为四方表率。

    他意识看了太,才发觉太也正看着他,神有些怅惘。

    崔燮:“不敢隐瞒殿,这些题目都是国监与翰林诸位大人揣度来的,学生学力未足,只能些考较儒童的题目罢了。这上面的题目确实得全面,也都在今日学生所讲之。殿若能于两个时辰将上面的题目都能答,便是将这首诗学透了。”

    太也是第一次跟同龄人聊起读书的事,见他不像先生们那么严肃,也会错题目,还能这么老实地说来,不禁生了几分亲近,微

    崔燮躬:“请殿垂问。”

    太对这首诗没什么可问,和他说话,不过是借此表达一自己明白了天的意思,有“淑人君”的怀抱而已。

    “你方才讲到,‘君有常度有其心一’,则当以何为度?”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他的嘴角无意识地挑了挑,应:“学生试过,也能得完,只是有错的地方。辟如有一选择题面的句阐释诗意的题目,学生便漏选了‘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一句。还有一以此诗观时政的题目学生答得也不忒全面。”

    崔燮应声答:“总以仁恕为度。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行之者乎?’曰:‘其恕乎!己所不,勿施于人’。《说文》云‘恕者,仁也’;《礼记》云:上相亲谓之仁。君其心仁笃恕直,亲厚父兄弟,故‘其为父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如今站在文华殿给太讲书,这么多讲官、侍盯着他一个,他心里其实还是有些张的。只是演技练得好,表、神态都刻意调整到了演讲状态,讲纲又背得太熟,听的人只觉得他讲解挥洒自如,一字不易,没人注意到他微微绷的腰背和双

    崔燮当然答过,邱祭酒他们完题,崔燮就是第一批试答的人之一,还要跟据他的成绩调整难度呢。

准确,一字不差。诗中有几个字的古间与现的发音不同——如第三句的“结”不读作众人习惯的上声“劫”音,而是作【叶讫力反】。他念时也没有丝毫迟滞,可见这《诗》也知念了多少遍。

    约么太耻度比他低儿,表了忠心之后就不想再听这话了。可难得有个同龄的少年,又不舍得就这么叫他去,于是拿起那份卷问:“这些题目是你的?应当怎么完题目就能将这首诗学会了吗?”

    这首诗崔燮光在邱祭酒面前就讲了不知多少遍,自己回到家又对着镜纠正仪态、神、发音,能准备的都准备尽了。

    成化帝特指他为太讲这首诗,就是希望太能理解自己的苦心,成为外如一,心有常度的君。即便来日成了上位者,亦不会因份变化改了恭谦谨慎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