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46(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这些心事当然没写信里,写的不过是些百姓都能看见的寻常事,连未结的案都不能说。但崔燮就从这些平平淡淡的词句里看了他背后的激,和对锦衣卫平素行事的反思。

    不提供茶饭的棚,就说他请旨的初衷不也就是为了能在清中得一个“好”字,好跟崔燮公然来往吗?

    谢瑛写信与崔燮,地说:“这些日束属有些严厉,他们又苦又累,心里也憋着怨气了。亏得你建了这茶棚,他们有避避风雨,早晚能歇歇脚、吃些东西,心里舒坦,事时也有气力。如今百姓们待我等也不似从前……”

    虽然大明没有电视台,可是有杂剧啊!上回请戏班在三国TOP五大会上唱戏,戏班老板们不就能请来专家改本吗?

    从最初见者回避,问案时邻居皆畏锦衣卫如虎,到后来人们渐渐不怕他们。还有人趁着吃茶的工夫给他们传消息,告知他们恶徒聚居之。锦衣卫就凭着这些消息,从城外堵住了一队夜间结队翻墙,抢掠人家财妇女的贼人,审来几桩旧案。

    崔梁栋的兴叫他打断了,一时酝酿不起绪来,的讲:“就是那些面,叫排查的锦衣卫看见了。他们见过世面,知这是有品级的人才得用的东西,也不是外商人仿造的,于是设计在王三娘屋里埋伏,趁那黑衣盗来嫖时抓了他。”

    讲得不行,不过故事不错。我大明锦衣卫细心走访调查风化场所,抓住线索、挖真相,捉拿住著名盗匪黑衣盗,真是曲折血、积极向上,足可以上法制节目了!

    最早觉到传言风向变化的,就是谢瑛他们这些满街巡逻的人。

    若没有这撑着,他可能还在随波逐,依着锦衣卫的旧习行事吧?

    他以前带着缇骑办事也尽量约束众人不害民众,但也不似这们严格。这回承旨扫除凶徒,与百姓来往多了,又能一直维持着不侵扰百姓的行事,世人对他们锦衣卫的观才开始好转。

声也渐渐有了变化。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他把谢瑛的信收好,跟李东的帖搁在同一个书盒里,又叫崔良栋过来,问他最近有什么关于锦衣卫的传言没有——就拣着好听的说,别的锦衣卫抄家抓人的,都跟他们谢千没关系,不想听。

    他就说谢千这么好的人,刚见面就能为他挡住白莲教祖那一刀,又肯给他留上好的金创药,对别人肯定也一样温柔。

    他说得上瘾,崔燮却不听这个,摆摆手叫他把没用的略过去,只说锦衣卫怎么查案的。

    崔燮血涌动,说:“你跟那几个杂剧班的人还有来往吧?能不能寻着会写院本的人?这么好的故事,光

    崔良栋一拍大:“怎么没有!咱们家茶棚里就有人讲锦衣卫智擒黑衣盗的故事!公不知,那黑衣盗名叫李胡儿,原是在沧州一带横行无忌的大盗,后来京,又犯了无数的案,连公侯府都敢去盗窃。再后来他看上了东关外王妈妈家一个弹琵琶的王三娘,在她上洒了大把金银,还给过那小娘几官家诰命夫人的珠宝,王三娘来真是个西施再世,嫱重生……”

    照这么去,大明朝离着军民鱼一家亲也不远了。

    这故事好好写成杂剧,估计也不比神探狄仁杰差什么!

    这当中也有崔燮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