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48(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大公李兆先看着崔燮的脸,小脸儿上一派老成的神:“原以为师兄是小三元案首,写的文章气势奔涌,议论酣畅,也该是个擅诗词,会乐曲的风,想不到师兄也会不擅音律……”

    崔燮连忙表扬他:“先生歌声悠扬动听,哪里不好!学生也是读过几年书,大小见过些世面的人,还不曾听说别人有会唱诗的——便连懂得诗词曲的才也只见过先生一人罢了!”

    他倒是兴致地要教徒,奈何崔燮天生缺五音少六律,不是诗唱词的材料。若叫他讲如何调乐律,他也能把“凡乐,圜钟为,黄钟为角,太蔟为徵,姑洗为羽”之类相关的经书文字背得,但叫他唱起来……

    这实话才叫人听得顺耳,李老师一兴,便问他:“你若喜,我也教你便是了。竹枝词曲调简单,唱着也顺,几句间也就教会了。”

    崔燮其实压儿不在意师弟嫌弃他跑调。

    李兆先听他爹讲过崔燮把弟弟关在家里题,把不学无数的浪教成了只会读书的书呆的故事;更听过中太如何读书不倦,日日题自察的懿行。听到“卷”二字,顿时全,生怕这惨事真落到自己上,连忙闭了嘴离开了。

诗,也会一些吴越的曲调,只是唱得不大好,不是在你们这些弟后辈面前也不肯献丑。”

    李东轻轻呵斥了儿一声:“这里岂有你说话的地方!小小年纪,竟指摘起师兄了?还不快回去把今日的文章作完,不然叫你师兄给你!”

    上辈他唱歌比现在些,也是从北京能跑到河北省的,也常叫同学们笑话。如今不过是又从河北跑到了拉萨,反正远一儿近一儿都是跑,今人笑古人笑都是笑,又不是什么歌手忽然不能唱了,算是个大打击。他本来也叫人嘲惯了,不怎么把小师弟一句大实话放在心上。

    他轻轻一笑,:“这也是要天赋才能学好的,岂能人人都会呢?先生浸诗词多年,必然通乐律,想来也是该通曲律的了?学生这些日人说外了个绝佳的侠义故事,正想请人编成杂剧,若先生能指一二,定能将其改作名垂千古的佳剧了!”

    他这拍得十分糙,李东本想笑他一声“你才见过几个人”,但转念一想,他还真是见过世面。不说皇上、太,单就国监的司业、祭酒,东属官、翰院词臣……他见过的人或许不多,却都是大明最尖儿的文人。

    可这些最尖的文人里,论到诗词也确实是他自己为最佳,便是师弟杨一清、从王鏊手中抢了状元衔的谢迁……也不及他。

    李东一向以这个资质超过自己的儿为傲,尽这孩说话不大讲究,他也舍不得多责备几句。可又怕崔燮叫小孩这么说着,脸面上过不去,便安了一声:“作诗时只要心中有乐曲,度其音节和拍便可,不一定要自己能唱。你且把这节拍曲调记,作竹枝词时着乐调填词,自能作好。回我再教你乐律——”

    李东本想拒绝,但儿刚嘲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在旁边小书房读书的小爷李兆先都听得受不住了,过来求李大人放过他。

    这么看来,崔燮倒不是故意奉承他这个老师,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说不擅都是给他脸上贴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