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72(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书赚钱?这价钱折够了成本,已是足够了。”

    这本书不像《浒》《联芳录》那样,致致,卖给有钱有闲的人玩赏,而是真正给需要读书的儒童、书生看的。

    他们的书好,书价低,买的起的就多。哪怕是像他们迁安那地方的穷书生,节衣缩地挤二三两银,也能买得起这书,看得到最好的老师是怎么讲学的。

    而且这书利薄,那些盗版商人挤不空间,恐怕盗版也不会太多。正版书前后夹有李东的序言,有翰林诸公题跋……其中还夹着一篇他写的成书题记呢。

    这书卖去,换的是名声,是他官场的政治资本,而不是钱。只要有薄薄的利,不至于像石墨笔那样赔本就行。

    崔燮滋滋地把剩的二三十卖了,回去便找了计掌柜来,叫他安排着多刻几版,加多印,连同沧州和迁安一同铺货,往后还要卖到外地去。凡买书的,就送一细不同的石墨笔芯,并附一份画着写字手势的使用说明书。

    原先这墨笔只在京里卖,京又有陆举人和他的同年、朋友们亲推荐,倒不一定要说明书,如今要叫大客商卖到外地去,给份儿说明书则更方便些。

    居安斋这边赶工印制《孟》讲义,国学的学霸们努力题,崔燮则把印制好的样书送到李东家,叫老师送给参与编撰本书的翰林们每人十样书,与些、香皂、鹅胰、面脂、瓶装的烧酒之类作笔。

    这样带课后题的笔记,就连题人也是一回见着,拿回去各自送给后辈,或是与同僚、朋友共赏,说着说着自然要夸崔燮一句心思巧妙。这书的名声便渐渐地从翰林院渐传至督察院、六

    兵尚书张鹏偶然听人说了一句崔某主持编撰的书,忽然想起自己当初还拿过一个姓崔的神童当志学的例,便问:“那崔燮可是当初编四书对句的迁安神童?”

    《四书对句》不大名,但崔燮这个人还是名的,正说着此事的左侍郎阮勤便回:“是个神童,李学士的弟,叫皇上召给太讲过一回学的那个。”

    张尚书拊掌:“是他!当初他从乡编了那本书,我就看他是个教人励志向学的好苗。想不到如今他都会编经义文章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