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他有意卖个人,便痛快地
,将那份考卷取来搁在自己座前:“能得两位房师力荐的,自当是可录之卷,本官回去再细细批阅。”
是文字端正,格式规整的好卷,直接取中亦无妨。不过刘学士是严谨人,定要看到最后一卷才定去留,他也多看了几篇。
二十天的卷判完,刘、曾二人同时向两位主考官荐上这份卷
为本房经魁:“这篇虽是北卷,考生识量气度之
却不
于南方士
,文字亦庄雅雍容,颇有可观
。诗经房中之卷虽有文采胜过此卷的,但论其见识之广、忠
之诚,能发经义
致之
,却难有比得上他的。”
这样的卷不能取中,他这个房考官可以直接逐
帘了!
吴大人抱着为国家揭除弊的念
翻开那份考卷,结果看到的并不是什么
了暗记的文章,而是一篇篇文字庄丽、明莹老健的八
,还有那篇警策有力的论题。
看得多了,他也发现了崔燮的路——几乎都是正破题目,然后依着题意分比论述,最后甩一个反扣破题的大结。虽然格局有些模式化,但其文字上雍容庄和,议论层层环扣,周密
当,识量也总比别人
些,像是生在哪个世禄公卿之家,熟知朝政。
且这份卷上印着“北卷”二字,北方学风远逊南方,会试时取中的名额却占了百分之三十三,竞争并不激烈,取一张、黜一张卷
实非大事。
因万安之孙万弘璧就参加今科会试,万阁老为了叫孙中试,竟请旨令南北二卷各分其百分之二给中卷,使中卷取试之数每百人中得十四人。这
事都能
得
,朝廷抡才取士的威严几乎
然无存,底
再有哪个官宦勋戚求到次辅、三辅
上的,实在是一
儿也不希罕。
《君正莫不正》一题正是他的,题目似易而难,难在脱陈腐气,难在敢言正君心。而这篇恰恰没从其他考生常用的“孟
三见齐王而不劝谏,以求去其邪心”之例
手,而是以一句“天
无心外之治”
题,正君心
发挥殆尽,于“仁义”之心更是论得鞭辟
里,可说是尽去陈言而意自明备。
——实在是他被首辅万安万阁老大手笔的作弊给作影来了。
刘、曾二人与主考尹直都是科考大省江西考来的,也算是有些同乡之谊。尹直在阁中
到三辅,日夜想着再往前上两步,正需要同乡鼎力支持,两名乡党合荐的卷
,自然要给些面
。
文辞可取,立意可嘉,文中拳拳忠之心更是叫人激叹欣赏!这考生不只没有什么作弊之嫌,更是国家取士最该当要取的忠直君
!
待看到《假乐》一篇以“乐化”手的惊艳破题,他就再也不嫌崔燮
路了。
他自然不知这世上有
叫人“键盘政治家”,也不知
这科会试里混
来了个生在五百多年后的穿越者,只是越看越
叹这个考生的识度不凡。
吴谕德暗悔自己误会了两位
只能写路的叫
路,能
众人未发之新意,将最难写的“乐”写得别
心裁、明白
彻,他的格式便是文有矩度!
副考官吴宽默不声,却从案前取了那份卷
翻看,想看看其中是否有什么暗记,能让三位江西考官合力择定它。
他不吝赞地批
“乐最难言,乐以彰德之功,能发挥明白者仅见此作”之言,将文章品读再三,又在空白
添上了几个蓝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