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宋学先河, 实开于安定、泰山、徂徕三先生。
安定先生胡瑗世居陕西路安定堡, 故称安定先生,于湖州执教时开湖学, 分经义、治事为两斋, 也是宋儒学纯于经义之始。泰山先生孙复作《秋尊王发微》, 为宋学重纲纪、严名份之始。徂徕石介则作《怪说》《中国论》,讥斥佛老、浮华时文, 奉儒学为正统, 是宋学排佛老、尊中华的开端。
这三位先生之论虽然没及
理
微之
,但其学问确然为宋学先河, 后学者不能不通读。
李老师十分坦诚地说:“我家里没有三先生的书, 早年随老师研究宋学时略读过, 如今也记得不十分全了。待回我问问老师和刘师兄家里还有没有,若没有就叫杨师弟从中秘库里借一本,你回去……也不必抄了,能知其论就行。”
崔燮规规矩矩地应喏, 心里就知了这三位先生的地位——嗯, 拓展阅读类, 不用背。
与三先生同时还有许多名儒,比如范仲淹、韩琦、欧修、司
光,都是名垂青史的名臣。韩琦知名度稍稍差了
儿,范、欧、
三人可都是上过中小学课本的名人,欧
修兼
了唐宋八大家,崔燮刚开始读书时背了他好几十篇文章, 而司
光还凭一篇《司
光砸缸》上过
晚!
真心都是名人啊!
可他们的理学著作,崔燮是一本没看过。
想不到当年上学考试时就得背他们,现在连状元都考上了,还得背他们!
崔燮唏嘘地记着笔记,记了范仲淹教训宋学五
之一的张载“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事于兵”,而后授他中庸,把一位名将的苗
教成理学大师的故事。
要是没有范仲淹这一教,张载说不定就成一了代名将,把西夏打来了。而宋学少了这个横渠先生,他们后世读书人还能少背
儿东西呢。
不过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二十二字名言写得太好,要是没了也有儿可惜……
算了,看在横渠先生没上中小学课本折磨过他,四书和诗经注释里也没什么他的言论的份儿上,不嫌弃他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