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472(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筑成固石堡,抵住了几回小虏寇侵扰。

    ……

    朝中多年没有这样多、这样集中的胜报,几乎每封奏报都是好消息,送来的人也是真正的鞑靼、瓦剌人,而不再需要杀良冒功。大明战力之盛几乎要恢复到永乐天在位的时候,连兵尚书文升都偷偷拿了久藏多年的复书,在家里看到半夜。

    河

    若能收复河,就能彻底截断鞑靼对京城一带的威胁,将虏寇御于国门之外,不再复演土木堡之变的耻辱。

    边关城墙堡墩都已经用便宜易得、几日就能泥加固得稳如石筑,崔燮又献上了能让将士们目力加数十倍的望远镜,如今敌虏几乎已经不能侵到边城之了。尚书心中渐渐滋生了有生之年看见复的期盼,又怕如今的国力不足以支撑此战,不敢轻易上疏……

    但这一年新年将至时,回京参加考察的福建布政使李琮却献上了一样海商们自吕宋岛寻来,亩产可达千余斤的甘薯类——一同带京来的,还有那几名从吕宋偷运此薯回国,并帮着当地县令试成功的商人。

    第281章

    李琮献上的新薯、两尖尖,大的足有两掌,因是从吕宋移栽来的,当地人多称番薯。这番薯在福建贫瘠的沙地、田间都能生,不挑地、不挑、不需耕细作,随意栽即能生,产量却比所有粮和能充饥的薯芋之类都

    他除了几车分装得整整齐齐的薯块,还献上了几盘带着叶、只清理了泥土的整串番薯。那一串竟拖着五枚硕大的薯,称量一,足有七八斤重。

    弘治天对这薯简直不释手,立刻问他如何栽,要将这东西推行到各地。

    李琮答得十分畅。

    他当年见着此时也是如获至宝,不只嘉奖了献薯的海商、福州知州与当地属官,还亲自在院中栽过一季,因此讲起栽之法如数家珍。哪怕有人问他何时施、何时间苗,他都能历历数清,只不过天面前只能捡着要的说,再细致耕用之法自有面的人接。

    天颔首笑:“讲到这里也罢。你等回去安心等待,吏考察之前,翰林侍讲崔学士便会过去写栽法。你们细细替他讲解,吏也会计此功的。”

    栽番薯的法竟要劳动翰林写了?莫不是要记档,往后修史时也要记上一笔?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