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66(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你说钱儿给衙门买了什么金,那谁看到了?谁能证明这东西有用?这玩意儿到底啥时候用?别万一钱了十几年,到时候一个都没有,自家还一个都不敢放,一都不划算。

    啥叫多退少补啊,老张思考了好半天才想明白,压就没敢想这些钱儿能给自己退回来的事,自古至今就没听说过这么好的事儿。

    拿城东张家真实发生过的事来说。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可真正到了带儿回家那一天,人家药堂小掌柜带个账房上门,算盘珠那么一扒拉,嘴一碰,说的都是些啥,他们本就没往脑里去,只记住了一句。

    可有三险一金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些事儿不用自个儿心,衙门里给包圆了。

    原因众人心知肚明,因为作为明安府的百姓,有一定福利待遇,就是所谓的三险一金。

    有人帮忙给找好药堂,好大夫,一来就有大夫给诊治,不叫儿难受,他心里已经知足了,要是这病能治好,多少钱他都愿意,大不了从再来,他和老婆朗,还能个十来年呢!

    可百姓们能说什么呢?人老板每个月工钱给的利索,且给的还不少,安安心心拿到手就能养活一家人,已经是以前不敢想的事了,衙门里要那就给呗,全当保护费了,街上的差爷们确实辛苦又尽责。

    二两银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家家有工作的明安府百姓面前,那就什么都不是。

    可事真到了跟前儿,才发现本就不是自己想的那么一回事儿,衙门是真的拿这些钱给人办实事的。

    先带病人去指定大药堂一瞧,哦,你这是什么病,到哪个科检查,那里全都是什么大夫,反正他们也听不懂,总之就是那些人都非常擅这方面的辩证之理就对了。

    人家就告诉你,让你拿着什么证明,然后去哪个医馆,找哪个大夫,你这个病,哪一分可以给你报销,哪一分自费,到最后你个人只需要多少钱儿,其他的都不用你

    好比说有些人突然生了大病,倾家产也不一定能治好,这个时候你东家听到风声上门了,衙门里的官员也上门了。

    到最后人好了,一家人喜喜的抬回家,坐在一起掐指一算,好嘛!一个本来要倾家产都不一定能救回来的人,这么一来一回,拢共了不到二两银

    唯一让人觉得可惜的是家里的两个老人只能在外面打零工,不是固定给哪一家掌柜工,是看哪家有需要零工,便去哪家,以往老人也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他们老两拿到手的钱也不比儿少,两老人还觉得自己很能

    何况他们家还有俩个念书的小,一个即将嫁人的姑娘,一家从爷爷到孙孙女都不是懒人,全都在城里找了活计讨生活呢。

    可真的是到临,儿生了大病,老张才发现没有三险一金的,和真正了三险一金的正式工,在大事上的待遇天差地别。

    “这一百八十五两是退回给

    甚至有时候觉得孙们说的什么将钱给衙门买什么三险一金的事非常傻。

    只要你在城的作坊,商铺工,你老板和你自己每月都要给衙门一定的理费用,这些费用平日看着不显,反倒像剥削百姓的手段。

    他们没有三险一金的这些人生了病,便只能自己想办法去药铺买药,该多少钱就多少钱,人家药堂一个铜板儿都不会给你少。即便如此,你兜儿里有钱,可你知哪个药铺价格最公?哪个药铺的坐堂大夫平最好?

    老张家最小的孙女,被家里养的,不能吃苦受罪,今年十三岁了,在城的火柴作坊上工,作坊里福利待遇好,住,一年还给发四季八新衣裳,本就没有钱的地方,闺女小半年儿的工钱便有二两多。

    他们什么都不知,只能满城的去撞运气。

    然后你拿着诊断单去他们指定的药铺买药,人家看你有三险一金,收了你的钱,在册上记上你的姓名,在哪里工,老板是谁,家住何方,属于哪个街哪个小区,然后告诉你,回所有的钱从三险一金里扣,多退少补。

    算了,听不懂没关系,衙门找人带你办。

    自家前前后后一共费一百八十多两银,其中一分还是和亲戚朋友借的,总算是把儿的病给稳住了,至于其他,也只能以后再说,人命重要。家里又不是治不起,总不能看着儿活活的给疼死了。

    可事实再一次叫老张目瞪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