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斤大米是个什么概念呢,叶初又想了想,就算她现在因为修炼而量较大,20斤大米也足足够她吃上一个月了。
临走时,中年大叔地送她到门外,笑呵呵地告诉她,
次如果再有草药一定先往他这里送,如果在中药方面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直接来找他,他一定知无不言。
不过,近两年,老孙儿年纪渐渐大了,
脚也不太利索了,便有了退休的打算,他的儿
在
队当了十七年兵,儿媳妇儿和孙
孙女几年前都随军去了,本来他也是要跟着去的,但是老孙
儿想趁着他
脚还利索,多攒些钱,直到他采不动药了,再去投奔儿
不迟。
并且草药生在山里,跟杂草野菜共存,相似相近的简直太多,无形间更增加了草药的辨认难度。
那么五斤猪呢,她记得,老叶家一大家
上一年的农活儿,年底村里杀猪分
的时候,也不见得能分上五斤猪
吧!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就这样,老孙儿的学徒越来越难收了,直到他的学徒因为采药被山里的狼咬死了之后,他便一直没收到过学徒,直到现在。
叶初拿到了中年大叔给她开的一张收药单据,小伙计又从柜里给她支了18块9
1分钱,叶初
了谢,便离开了药铺。
都属于半晾晒的半成品,收购价格赤芍是一斤三块二,藁本是一斤三块三,价格差距不大。
叶初又想了想,如今,县城供销社的大米是16一斤,猪
是8
5一斤,7块6
4分钱足够她买20斤大米外加五斤猪
了,当然这是在她手里粮票
票充足的
况
。
在骑车去往供销社的路上,叶初心里默默计算了一此次卖药所得。
叶初不禁疑惑,像卖药这么赚钱的营生,即便有儿危险,但只要不
山,在山脚
每天采
儿,每天晒
儿,分量虽然不多,但攒上一两个月,拉到县城去卖,也是很有得赚的嘛,为什么石桥村的人都不愿意
呢?
这也就是药铺的中年大叔为什么对叶初颇为的原因了,然而叶初自己对这一切却知之不详,兀自想不通,卖药这么赚钱的营生为什么没人愿意
呢?
叶初刚到家,还不等开门便听到了小黄迎接她的叫声,然而,她屋后却发现,小黄好像并不是在迎接她,
事实上,叶初哪里知,石桥村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教他们学习认识草药并且熟悉每
草药的
期、采摘期、
理方法,简直是对
弹琴。
从前,老孙儿有一个学徒,跟着老孙
儿
城卖过几次药,发现卖药这个营生似乎还是
赚钱的,只要量大就不比
地赚得少,于是,他便背着老孙
儿开始自己采药卖药,为什么要背着老孙
儿呢,当然是因为学徒在没有
徒之前是不允许自己采药卖药的,然而,这个学徒忙活了整整一个月,把草药拉到县城去卖,光是采错的和
理不当的,便被药铺挑
去了,拒收了大半,他这一趟赚回来不到五块钱,折合六个工分,一个大
儿都没剩
,学徒当场便撂挑
不
了,直呼:学医学药还不如天天
地呢!
第16章 小贼吐赃了!
村里的赤脚大夫老孙儿,他自己本就是个半吊
大夫,教
来的学徒则更是不济。
照八
钱一个工分计算,她需要上
十个工分的钱,也就是八块钱,那么就剩
10块9
1分钱,然而这
分钱,石桥村生产队还要
照三七的比例分走三成,也就是3块2
7分钱,3块2
7分钱又可以抵四个工分,也就是说,她
来买这一趟药,一共赚了14个工分和7块6
4分钱。
“汪!汪!汪!汪!”
叶初又了谢,才跟中年大叔挥挥手离开药铺。
就这样,石桥村这些年来就只有老孙儿一个人采药卖药,然而老孙
儿在山脚
采药,哪能比叶初在
山里采药来得量大质量又好啊!
然而老孙儿作为村里唯一的赤脚大夫,每天清清闲闲,便能拿到村里的平均工分,也就是七个工分,再加上他每个月都会
城买药一次,一次买个20几块钱,剩
个七八块钱,小日
真可谓是要粮有粮,要
又
,别提有多滋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