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4(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幸好,钟应看了厉劲秋的茫然,解释:“这诗描写了死人开说话,请求乌鸦吃了自己的腐替自己哭嚎的场景。原诗仍是没有绕开古时候的忠君国,可沈先生重谱之后,变为了他对前线战事的一腔悲愤。”

    “日本人发起的是不义之战,我们打的是保家卫国之战。”

    “奈何敌我悬殊,抗日将士死状凄苦,无人收尸,唯有乌鸦撕啄腐,替战士们发喑哑悲鸣,控诉侵华战争的罪恶与侵略者的无耻……”

    厉劲秋不懂汉乐府,他却懂音乐人。

    钟应简单几句话,他都可以想象一位衫、抚琴弦的古琴演奏者,心中如何为抗日亡魂悲痛。

    “沈先生是烈士。”他肯定的说

    钟应笑着看他,手指拨着不存在的琴弦,声音平静又低沉的纠正了厉劲秋。

    “沈先生不是烈士,可他算得上是志士、义士。哪怕在他闭门研究汉乐府曲谱时候,也常常听着远方传来的战争消息,为国家的未来担心。”

    钟应想起那些日记,不仅仅记录着沈聆研究乐谱的心得,更多的是对前线战况的焦虑忧愁。

    胜时喜,败时哀。

    大悲大喜之间,沈先生终于参悟了千年乐府的真谛,找到了遗音雅社成立之后,最为烈的存在目的。

    “沈先生动员遗音雅社首演募捐的时候,演奏家们都是益求的完人,表示不希望没准备好,就匆忙登台,留遗憾。”

    “可是沈先生说,前线如此危难,我们不站来,谁又知明天还有没有命去研究更完的乐府曲谱,去准备更好的演。”

    “不如今天站来,发属于自己的声音,死而无憾。”

    钟应想到纸张上记录的只言片语,都能受到音乐人的顾虑。

    即使是沈先生,在演之前,也忐忑的提笔写

    “明日若是,过错在我,只盼祖师爷开,知晓我们一心赤忱,护我们演顺利。”

    他们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文人,却不是蜷缩苟且的懦夫。

    1937年的首演,十三弦筑准备不足,并未登场,算不得完完全全的千年遗音。

    可是他们依然募集了大量资,送去前线,缓解了一些后勤压力,更定了清泠湖众人支持抗战直至胜利的信念。

    于是,遗音雅社的演一直定期举办,全国各地的富商权贵都闻讯而来。

    直到清泠湖沦陷,他们才停了舞台上的演奏。

    厉劲秋安静听完,忽然觉得沉重得慌

    音乐与战争、音乐与命运始终纠缠。

    沈先生拒绝为日军奏响音乐,决定了遗音雅社惨烈的命运,让他有些难以呼

    “当时遗音雅社,为什么不给日本人表演?”

    厉劲秋不能理解,思考方式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愤慨。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