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34(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他说的是人,可也在说那把琵琶。

    他抬手拿起桌上的酒瓶,请到访者坐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可惜,弗利斯显得尤为平静。

    商人总是理的抓住重,打碎了室的安宁。

    “我从小敬仰郑女士的气节和神,一心希望寻回她弹奏过《木兰辞》的乐,所以才会来到这里,冒昧的打扰弗利斯先生。”

    钟应凝视着弗利斯,认真说:“我们猜测您刚刚拍的唐代琵琶,正是郑婉清女士演奏过的雌琵琶。郑女士曾于旧友婚宴偶遇清泠湖驻军日军将领,她名声众,得伪军捧赞赏,引得日本军官频频前来敬酒。”

    楚书铭师承南音琵琶,用的琵琶雕刻着雄木兰,品短、音、弦,声声婉转,尽显古音。



    在红酒落空杯的潺潺声里,他困惑问:“两位是古琴演奏者吧,和琵琶有什么关系?”

    唯独报纸上模糊的黑白照片,能见到木兰琵琶梨形四轸四相十品的形制。

    但是,1943年,他们乘船离返中,却不见踪影,木兰琵琶也至此消失,牵动了中国音乐界无数人的心。

    钟应一向担任着外语解释工作。

    他从小的学习研究,足够他很好的用德语讲述遗音雅社的故事。

    他没有关于琵琶的详细资料,但他可以毫无障碍的讲述楚郑夫妇重弹《木兰辞》的盛景。

    这两把琵琶是楚书铭的家传乐,自琵琶诞生之时,便以《木兰辞》为题,于琵琶面板雕刻木兰,雌雄分明。

    但是有沈聆的亲笔评——

    “因为这把琵琶,来自中国民国时期的一个乐团,遗音雅社。”

    战争时期的人和事,寄托在了一把琵琶上,很难不叫人动容。

    “可她脾气刚毅,推拒不过,便摔杯赠诗——‘宁要安一片瓦,不领东瀛金酒樽’,愤而离场,也与旧友割袍断义。”

    这样的特征在琵琶雕上极为罕见,他端详过无数雕刻木兰的琵琶,都是有,或作为单纯缀,零星几,并不符合真实木兰形状。

    “哦——”

    钟应确实没有关于木兰琵琶的资料。

    钟应由此可知,两把木兰琵琶雕相似,只以分辨雌雄。

    夫人郑婉清师承北派琵琶,用的琵琶雕刻着雌木兰,品、音低、弦,拨弦有力,铁骑枪鸣。

    沈聆对两把唐代琵琶印象刻,又明确写:“唐代雕刻湛严谨,雌巧夺天工,栩栩如生。我一个外行,只琵琶别无二致,楚兄破关键,我便能一雌雄分明。”

    夫妇二人听闻国人连夜离开中国的消息后,立刻追了过去,寻回琵琶。

    遗音雅社的琵琶,有两把,分别由著名琵琶演奏者楚书铭、郑婉清夫妇持有。

    然而,1942年因清泠湖沦陷,木兰琵琶寄存于租界国人手中。

    弗利斯豪华致的会客厅,回着他不疾不徐的声音。

    樊成云的阐述向来简略,“就请我的徒弟钟应,给您详细说说遗音雅社和这琵琶。”

    莎拉几乎听得落泪,任何一个懂得音乐的人,都会为了传奇乐落不明而悲伤。

    从木兰琵琶惊艳乐界,到木兰琵琶和演奏者消失,说起来也不过是十几分钟的事

    “楚兄雄琵琶行云绕指缠绵,周琵琶震古烁今巾帼楷模,二人共奏《木兰辞》,不去辨明雕刻上雌雄,确如诗所云:雄兔脚扑朔,雌兔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遗音雅社成立于1932年,由古琴演奏者沈聆,邀请了当时众多的音乐家参与,一同研究千年前的《乐府诗》。”

    他听完,拖声音挑眉看向钟应,“也就是说,其实你们本不确定,我刚刚拍的琵琶,是不是你们找的木兰琵琶。”

    一场《千年乐府》演奏,木兰琵琶于楚书铭、郑婉清之手重现木兰替父从军的旷世传奇,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伉俪共续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