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12(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接来的一年是谢先生的产期,同时,也是他开始在全世界电影圈展角的时候。只要一想想接来的文剧,孙莉莉还有小激动呢!

    晚上也因此成为西北灾民一天中最期待的时间。在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劳累后,他们坐在土疙瘩上,津津有味的看着光屏上动来动去的小人,时不时发畅快的笑声,一天的劳累也烟消云散。

    ……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从电影院观众的反应来看,起码这回他不必担心谢听澜的电影叫好不叫座了。

    在如今的社会,努力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可以的。但是只有中上等阶级的努力才有用。他们甚至不需要努力,大把大把的机会就已经找了上门。

    乐景收到了一封针对《万筒》的读者来信。

    

    自从谢听澜到了西北,就会定期给这里的灾民行免费的电影放映。他和无数放映员灾区,每天晚上定时给灾民放电影。

    诚然,这电影不够“刻”,不够批判,不够“悲剧”,不能给人震撼,还会让人怀抱着不切实际的期待。

    南京。

    相比较周冯和的顾虑重重,远在西北的赵藏玉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一时间很难用语言形容。

    直播间的时间和现实世界并不是同步,他们不过看了直播三个月,直播间的时间就从冬天变成了第二年的秋天。算算时间,直播间现在也快到了1930年了。

醒和沈筠两位先生未来的人生会多坎坷辛苦,她们能相伴一生有多么不容易。不仅是这两位先生,在那个时代,又有谁是活的容易的呢?

    这电影给了他们希望,给了他们熬过漫黑暗时光的动力。

    这封信的主人有个特殊的份。

    同时,它带给灾民们的直观影响也是可观的。很多原本不愿意让孩读书浪费时间的灾民,都愿意送孩去上他们开办的免费扫盲班了。因为在《万筒》里他们看到了读书所带来的直观的好——朱生不正是依靠读书改变命运,成为一个受人敬仰收丰厚的大学教授了吗?

    光幕彻底暗去后,周冯和的绪还有沉浸在电影剧里无法离。

    电影院里倒是很闹,周围的观众兴致扬,自发的开始鼓掌,还有人发兴奋的尖叫声。

    对于底层百姓而言,他们想要改变命运吗?当然想了。可是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单单只是填饱肚就已经拼尽全力了,他们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

    《万筒》是一怎么样的电影?

    在《万筒》制作完毕后,这些西北灾民就是谢听澜的第一批观众,同样在西北动员群众的赵藏玉也因此借光,抢先观看了谢听澜的这新片。

    谢听澜为了讨好市场,要放弃自己对艺术的守和鉴赏能力吗?这样拍来的电影,只能给观众带来虚假且短暂的甜,这就是皂泡,一阵风过就破灭了。

    但是这电影在灾民中间引发了很大反向,不少灾民把这电影一看再看,甚至达到了对电影剧倒背如的程度,电影中的一些幽默桥段也让人百看不厌,观影过程中尝尝能引发笑声。

    他们苦婆心都无法扭正的观念,谢听澜靠一电影就到了。

    ……

    他承认这是一不错的电影,但是它有一个俗气的结局,结局太过理想化,反而冲淡了导演的创作意图,主角如此轻而易举的实现了阶级跨越,很容易给读者一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命运的错觉。

    所以在赵藏玉来看,这就是一好电影。

    《万筒》的主角朱生能从一介浪儿变成大学生,还摇一变了教授,不是因为他聪明,也不是因为他幸运,仅仅只是因为他是电影的男主角,导演给他搭了通天之梯,让他有了一个可以附到别人上的仙术。观众们不是男主角,没有导演的眷顾,他们努力到最后也不过是竹篮打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