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00(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他们对敖丙从事的这个新兴行业确实是一窍不通,但儿(孙)真要有用得着他们的时候,他们爷俩绝对义无反顾一犹豫都不带有的:

    敖丙心嘿嘿直乐呵,能不能帮得上忙的都是其次,当他唯一需要的,就是把人给骗过去再说。

    “你们想想,我要是真接替了这个行当,也跟您二老一样起早贪黑靠每天打这么几十斤小杂鱼为生,那得是个什么光景?您二老能乐意看您的儿(孙)就在这湖面上蹉跎啊?”

    敖爸跟敖爷爷早就已经通过直播看过敖丙的撒网手法了,但现实生活中还真没见过,毕竟十几岁那会儿敖丙都是在上学,平日里就算放假回家陪着敖爸跟敖爷爷到湖上打渔,也多就是让他拆拆鱼整理一渔网之类的,帮忙打打手,所以敖爸跟敖爷爷都不知敖丙是

    “关键是,那边您孙孙女都在,您孙的公司店铺都在那边,有您二老过去帮忙镇场,哪一天我跑去外拍直播视频的时候,有您二老在,我这心里才会觉得踏实。”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敖丙蓦地就意识到他说错了话,赶又笑着打圆场:

    他把郑家那一家三从陕北搬到了津市的事儿说了,又补充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敖丙并不能未卜先知,不然他也不用多费那许多了,好不容易把敖爸跟敖爷爷从低落的绪里面拉回来,也劝得二老松了,敖丙见好就收,正好渔船也撑到了距离湖面好几百米开外,已经完全可以撒网了,敖爸正要准备撒网,敖丙这边立又嘚瑟起来,表示要在敖爸和敖爷爷面前一手。

    “厚田村那边我朋友还承包了一个大库,咱家也跟郑家一样,就在库底承包几亩地,既能找郑家搭个伴,什么时候你们爷俩要是手了,还能时不时跑去我朋友那个库打打渔过过瘾。”

    “咱在市里面有房,不愁吃不愁穿,小区里面能棋能打牌甚至拉弹唱各老年人喜的娱乐活动应有尽有,你们若是还觉得无聊,那咱们也学郑家一样,去郊区租几亩地,就当是锻炼消磨时间了,也不一定非要什么东西来卖,够咱一家吃得上新鲜不打农药的时令蔬菜什么的就行了。”

    敖爸又嘴了一句:“也总算是没砸了咱敖家这世世代代传来的渔家招牌,有这撑船的手艺,你这将来就算不那什么直播了,靠这个也能混饭吃。”

    “那行,那我们就跟去津市看看,要是能给你帮得上忙,我跟你爷爷都不会推辞,就怕我们俩去了那儿也帮不上忙,净给你拖后了。”

    前面那些描述敖爸跟敖爷爷听着都没啥反应,两人都不是耽于享受的人,对于敖丙给他们画的大饼,两人兴趣不大,但后面敖丙提到开的公司店铺需要镇场,两人立就变了。

    绕不过的真香定律,在敖爸跟敖爷爷的现得淋漓尽致,到那时,敖丙甚至不需要再用去公司给他镇场这样的借,两位辈自己就沉迷于在厚田村地无法自,再也想不起回云梦泽的事儿了。

    敖丙说这话原本是用开玩笑的吻,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他这话,戳到了敖爸跟敖爷爷心最隐秘的痛,两人在听完这话后,绪瞬间低落,齐刷刷地沉默了来。

    敖丙又:“您二老现在想的,就不应该是渔业萧条的事儿,而应该想想后半辈应该怎么养老,我这次回来,就是想要接你们去津市定居的,您也别急着反驳,先听我把话说完,我知你们在云梦泽生活了几十年,从没离开过故土,年纪一大把了也不愿意折腾,而且要让你们住到城里面去,人生地不熟的,你们肯定不习惯。”

    “打渔行业没落是必然趋势,这其实反而是好事不是吗?年轻人都在外面有更好的奔,能赚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日,困囿于这个湖边小村里,过的日就能看得到,那才叫没希望呢。”

    “人家在津市无依无靠,还不是举家搬迁了,当然了他们那是不得已,但郑家也是在黄土了大半辈粱,跟咱们在云梦泽稻也没啥不一样,人家到了津市,就跑到郊区承包了二十亩的地,自己建大棚搞植,照样混得风生起。”

    敖丙顿时哭笑不得,忍不住回:“这会撑船也不等于就会划桨啊,赛龙舟跟撑船可没多大系吧?而且现在别说是云梦泽了,全国的老式渔船都没几艘了,我要靠撑船这门手艺混饭吃,那怕是全家都得跟着我喝西北风了。”

    敖爸跟敖爷爷对视一,都不说话。

    见敖爸跟敖爷爷听到要去津市立就变了脸急于开拒绝的样,敖丙率先打断了两人的话

    不过敖丙不会想到,他的计划还真就行得通,这会儿敖爸跟敖爷爷有多冷地表示他们只是去津市给儿(孙)帮忙看店镇场的,几个月后当他们在厚田村租赁的土地上搞植搞得火朝天的时候就有多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