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7(2/5)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小伙元敬突然:“三哥,这个俞大猷我曾听说过,是个武举人,剑术、法得人的真传,武功了得,能征善战,曾经到少林寺踢过馆。我期盼着有朝一日,使我的杨家六合枪会一会他的荆楚法。”

    老二守业夹了块卤驴,有滋有味地嚼着,接着继续宏篇大论起来,“至于倭寇嘛,这个俺可明白了,倭寇是倭国南北朝战败的武士、浪银、商银和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虽是拼凑来的,却各个刀法娴熟,武艺,还有重甲的八幡船,俺们的平底沙号船不是银家的对手,又短小又单薄,挨上一炮就支离破碎了。还有倭刀、倭弓、火铳,官军在他们面前不堪一击,前几日庙岛军被偷袭惨败,不就是血淋淋的实证嘛。其实呀,倭寇的幕后黑手是地方领主,那海上霸主、自称徽王的五峰船主汪直,就是由前国大名松浦隆信支持的。他们明里暗里银,从中获利丰厚,亡命之徒窜大明邻海走私抢劫,其中还有众多半商半盗的沿海百姓和逃亡的屯兵,与他们狼狈为推波助澜。倭国现如今像东周列国的局面,各地领主割据相争,倭把他们称作大名。而住在平安京里的国王,尊为天皇,早被大名们架空了,只是个徒有虚名的傀儡,而征夷大将军凌驾于其之上,似魏王曹挟天以令诸侯,当的大将军是第十三代足利义藤,是个十几岁的小小四儿。近来大将军的日也不好过啦,常常受家臣的欺负,动不动就离京逃,听所几个月前才刚刚还京。自己个都焦烂额,朝不保夕呢,咋能得了地方大名的任意胡为呢?”

    不愧是一脉相承,这爷四个都酒,喝得似广目天王礼寿的大红脸,尤其是老二守业,一直红到脯了。

    “元敬所得好,应该效仿禹帝,不能光想着堵。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不可能的,走私那是必然的,大把大把白的银锭账,谁不红?倭国弹之地,质匮乏,对俺们的丝织品、铜、药材、砂糖、瓷、书画、漆、棉布等品需求大,运到他们那里有十倍的赚;而大明的商银,造的商品卖不去,看着滞销积压,店铺倒闭,心急如焚啊。柴遇烈火,走私应运而生,越不让正常易,越是以稀为贵,越是有银铤而走险谋求暴利。有一个银火中取栗的,就会有胆大的十个、百个步其后尘,结果促使豪族、官府、商银互相勾结,像决堤的洪无法阻拦。”

    守财像是被

    坐在一旁的三弟守财提醒:“二哥,倭寇使用的不是需两个人作的火铳,是只需一个人双手持握,可以瞄准目标的铁炮。你刚才提到的汪直,可不是一般人啊,倭国的铁炮就是弗朗机夷坐着他的船,于十年前本想去双屿港的,却被飓风到了岛。通过汪直翻译,岛主重金买了两只火绳枪,照着样仿造铁炮的,倭视其为能人、福星。汪直不是心黑手辣之人,这个人只走私,不越货,人有原则。据传他本是徽州的一个盐商,投资失败后与同乡、大海盗徐海的叔叔徐惟学,还有漳州人叶宗满等,跑到广州走私违禁货,偷偷运到倭国手,后来受大名松浦隆信的邀约,以松浦津为基地行海上贸易。以类聚,又加同乡许栋的海盗集团,担任掌柜。五年前双屿港被官军剿灭,他另起炉灶,于舟山沥港收拢海商、海盗残,造舰,自立为船主。他最看不惯烧杀掠夺的海盗,为了维持沿海秩序,不惜与手船团徐海叔侄翻脸。其人谋略过人,所造舰可容纳两千人,甲板上可以驰往来,逐渐成为海上霸主。若依我看,参将俞大猷率官军偷袭沥港,围歼汪直,其逃往倭国,未必是件好事。以后海疆之上群龙无首,各倭寇有恃无恐,定会愈加得兴风作浪啦。”

    “二哥说的不无理,一味的堵是堵不住的,应该学学老祖宗大禹的疏导之术。”小伙元敬同意买卖人的看法,“利益面前不论是外夷,还是国人,都怀着侥幸心理以试法,削尖了脑壳往里钻。就拿佛朗机(牙)夷来说吧,他们窃据满剌加(六甲),本没有贡的资格,却冒充大人,跑到广州要求通商买卖,遭到朝廷拒绝后,依仗着船利炮占了屯门岛,在那里修筑工事,设刑场,制火,刻石立碑,听说小孩抢去给蒸着吃啦。后经屯门、西草湾两次海战,被赶了国门。可利益驱使他们并没有死心,勾结倭寇、海盗和不法商人隐泊岛屿,走私越货,侵沿海府县,而且呈越演越烈之势。”

西洋,行的就是官方的朝贡贸易,薄来厚往,到来使得国库亏空,西洋也莫得了。”生意人有着不同的见解。

    “你们怎么啥事都知?老二买卖见多识广,倒是可以理解。可老三你,整天就在镇里转,要不就宅在家里读书,是从哪儿听来这些的?不会是了不该的事了吧?记住,不能与倭寇有瓜葛啊。”老大拧着眉担心地警告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