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团军虽然抵达前线,后勤供应却还不到位,尤其重炮的炮弹严重不足,无法行
时间火力打击,所以就只能20分钟应付了事。
t34的防御力又太弱,德军为了对付俄罗斯的重型坦克,反坦克炮的径已经增加到125毫米,打t34基本上一炮一个。
坦克越重,对于环境的要求就越。
原因也很简单。
多瑙河域河
众多,挖反坦克战壕简直不要太容易。
南非洲有挖掘机,德国人有炸药,所以就算土层被冻上,要炸开也很容易。
各因素综合
,俄罗斯的is-2重坦就倒了霉。
应付了事的结果是德军防御阵地几乎安然无恙。
这一路上没铁路,不能用火车运送坦克,因为途跋涉,就算官兵不需要休息,坦克也得经过检修才能作战。
is-245吨的战斗全重,发动机只有500力,本来就是小
拉大车,冬季作战更加笨拙,完全丧失了机动
。
看着固若金汤的德军阵地,力诺夫斯基元帅
沉着脸命令停止攻击,然后询问对岸的
况。
当得知南非洲远征军还没有
发之后,
力诺夫斯基元帅
然大怒。
“南非洲人在
什么?他们都是胆小鬼,懦夫——”
力诺夫斯基元帅又
受到了四年前的那
无助。
力诺夫斯基元帅就很极端,他派
的第一波攻击
队全
都是坦克,没有步兵,甚至连攻击之前的火力准备都只
行了20分钟。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型坦克逐渐成为战场的主角,t34一年前还大杀四方呢,现在只能被当中型坦克使用。
库尔斯克会战后,俄罗斯的将军们都喜上了坦克大兵团攻击这
方式,极端
的将军,甚至为此放弃了步坦协同,不派步兵伴随坦克
攻。
跟俄罗斯人打了这么时间,德国人的经验也是越来越丰富,阵地构筑的越来越
固,火力搭
合理,层次分明,德国人虽然没能力生产更多的重型坦克,反坦克地雷却有很多,再加上充分利用地形挖掘的反坦克战壕,俄罗斯的重坦
队步履维艰。
俄罗斯第3集团军抵达前线之后,力诺夫斯基元帅就迫不及待的发起
攻。
装甲队丧失机动
的后果不需要过多
调,慢吞吞移动的坦克在战场上就是活靶
,防御力再
也经不起连续攻击。
这一次依然很不顺利。
参与攻的48辆is-2重型坦克,在
发不到半个小时就有17辆被击毁,这时候is-2甚至离开
发阵地还不足两公里。
虽然这些坦克都可以修复,但肯定赶不上攻布达。
这一路上因为各意外,第6坦克军已经损失了二十多辆坦克。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半个小时就走了两公里,步行都比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