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2章 佣书(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得知于此,郭学究就无法教书,童们也就不来了,其浑家每日给他熬些山中栽来的草药服

    不是通过自己努力考个好学校,而是喜那个那么认真努力的自己,他想到当初‘那个追逐月亮,也被月亮照耀的自己,那样的他以后再也没有遇到过了’。

郭学究也是费了很大的功夫,从县学学正里借易经给章越。而不是如教授童般,自己背诵或将郭林抄写的那份借给他们。

    这都到悬梁刺的份上。

    宋朝不少贫寒的大臣在县学读书时,都留了借书抄读的佳话。如名臣刘挚于州学就读曾‘外假谷梁《秋传》,范蔚宗《汉书》,手写读之’。

    而今如此读书,章越实在担心郭林吃不消,一旦一病不起,那么别说读书,连命都没了。不过章越没料到的是先病倒的却是郭学究。

    迫于无奈,郭林决定找一份生计为郭学究治病…这份生计就是佣书。

    夏去秋来,光似箭。

    郭林本来读书可谓是三更灯火五更,但如今一看,更是勤奋了。他有时夜里读书读疲了,他用竹签往膝上扎。

    秋后,章越已将易经,尔雅都背了,正要读他经时,郭学究却病了。

    郭学究起初有些咳嗽,后是烧,后请村里的土医诊视为伤寒。伤寒之病在古代可谓十分严重。

    宋朝有个蔡定‘家世微且贫。父革,依郡狱吏佣书以生,资定使学,游乡校,稍稍有称’。

    不少名人都有这段经历。

    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原文的正确。读书的事,还是要自己给自己负责。

    说到这里,郭林顿了顿:“先生一共教了十二名弟包括你我在,从未有一人能考上县学,之前韩师兄本可一试,但他却是半途而废了。”

    “若是考上县学,解试不过,那还不是一般!”章越又

    晚上天黑后读一个时辰的书,然后上床睡至辰时方起。

    比如班超,汉书记载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这几个月求学的日固然清苦,但却令章越想到了当初读初三,三的时候。不知为何,至今想来,章越格外喜那段岁月。

    这可是自啊。

    但对章越而言,白天读了十个小时书,睡后再读十个小时,这样的滋味又岂是好受?以至于章越一觉睡醒,双全是九经的文字在爬。

    郭林一番篇大论,就是要章越定考县学的决心,激发他的潜力来。

    还有三国时东吴名臣阚泽。三国志记载‘家世农夫,至泽好学,居贫无资,常为人佣书,以供纸笔,所写既毕,诵读亦遍’。

    不过一天章越起夜,他到郭林一个人躲在松林里哭。

    至于给郭林提供这份生计的地方,正是离此数里的章氏族学。

    章越闻言……师兄还真是闷,平日都不和我提一句。

    “姑且试一试吧!”章越如此答复。

    郭林:“不一样,得县学不仅可省去膏火之费,听闻近来粮米也有贴补,以后在县里也是人人敬你三分,尊称你一声茂才。”

    郭林一面哭一面用拳打着树:“我都已是如此苦读了,但是九经的书为何还是读不熟呢?自己如此蠢笨,连每日偷懒师弟都不如,我实在没用,辜负了的爹爹用心。”

    “若是不县学又如何?”章越问

    郭林是至孝的人,见郭学究无钱买药医治,心底十分着急。

    郭林:“自本县设县学以来,还从未有章氏族学或县学以外的读书人,能在发解试得录。县学里的章旭你或许听过,他十二岁县学,文章诗赋在县可谓数一数二,但是谁也不敢担保他发解试一定得过。”

    郭林对章越说了这一番话后,没想促最大的人,不是章越反而是他自己。

    可见不少贫穷书生都是从‘佣书’发轫的。

    章越见师兄如此,自己也不敢吊儿郎当,甚至连白天昼寝也是减少了,从午睡两个时辰,改为一个时辰即止。

    “三娘啊!三娘!我好挂念你,你可知。”

    后来的人生,他只学会了‘摸鱼’一事。

    佣书就是替人抄书,这可是一份专为读书人提供的生计。

    “以你的资质若功夫将来可县学,至于我则当通苦功了,或有一二。将来要你考取了,师兄我却没考取,那可是什么颜面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