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三十二章 辞赋与万言书(1/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正所谓诗缘,赋

    诗词歌赋,赋在最末,然而在宋朝士科四场之中,诗赋却是最重。

    如今诗也成了次要,退居在赋文之后。

    如今章越士科后,难即难在学赋上。

    赋中章越印象最的当属‘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

    当然还有一个反面教材,那就是刘几的‘天地轧,万茁,圣人发’。

    以及欧修那句‘秀才刺,考官刷。’

    赋即是半诗半文。

    这文是散文,散文即是不押韵不对偶的文章。

    但赋是不仅押韵,还要换韵,有时要对偶,也可不对偶。

    至于诗呢,有七律五律甚至三律,但篇幅短,赋却普遍

    故而赋被称为有诗有文。

    赋还有一个特,就是铺采摛文,写志。

    拿司相如上林赋举个例

    ……瀄,横逆折,转腾潎冽,滂濞沆溉。穹隆云桡,宛潬胶盭。逾波趋浥,涖涖濑。批岩冲拥……

    上林赋里整篇都是如此铺垫之句。

    不少汉赋都是如此,实际上多不是实景,而是司相如将想象臆造的景都描绘上林苑的景里,给人一等大上的觉。

    这不是一代两代如此了,唐朝的赋就已经是这样了,韩愈实行‘古文运动’,就是觉得这样的赋太虚太假,说白了就是文人纯粹在‘炫技’,没有实际容。

    被认为是‘假象过大,则于类相远,逸辞过状,则于事相违’。

    到了宋朝又恢复了这个德行,但欧修为主考官的嘉祐二年,再度推行‘古文运动’,你再敢这样写就是‘秀才刺,考官刷’了。

    刘几这位太学越也是欧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

    不过他也明白了为何古人要在诗词歌赋上押韵?

    押韵不是仅仅为了修辞罢了,而是为了方便背诵。诗经那么多诗歌,都是以传唱的方式得以保留,最后才被人记录在纸上。

    诗歌再好,但若是难以背诵,就不备有生存条件。

    毕竟古代没有随手百度翻书的条件,故而通过诗歌这样朗朗上的方式,背在脑里当然是最好了。

    如此哪怕很多年以后,偶然景生,也能念或唱一首儿时背过的诗或唱过的歌。

    明白了这一,章越对赋也就没有那么排斥了。

    不过比起经学,学赋这个还是真看天赋。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