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两百七十二章 议亲(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吴氏皱眉:“你笑什么?”

    何谓铺地钱?

    吴氏闻言放心底一块大石,她的三个妹妹嫁大族都是婆媳,妯娌得不好。十五娘算是妹中最有手腕,最能算计的,嫁了文家数年后,如今也是没脾气了。

    章实正为章越的亲事发愁。婚姻之事,说来是两家结和,但万般归到底还是在于一个钱字上。

    欧发笑:“娘的事,我敢不尽力么?不过三郎既是及家好歹也得敬重,我也不求要如何如何,但总还要尽力,该有的面还是要有的。”

    随即吴氏又:“我早与你要与章大郎君好好结识,如此也方便递话,你可有办到?”

    欧发正:“娘,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我说便是……你看这庶女适寒门,倒也般?”

    欧发闻言不由一笑。

    咱们不仅不挑礼,而且章越登科后,吴家还会给一大笔的铺地钱,让他不必作官后为钱担忧。

    “再说了三郎中士要撒钱的地方还多着呢,赴琼林宴,后面还有期集钱那都是大笔的销,以往不少贫寒的士都借贷于人,甚至质于书铺。三郎之前有个好友叫蔡持正(蔡确),就因家贫无以为资,借贷于同窗同乡,欠了一大笔钱,去邠州就任时因受贿被人告发,如今仕途堪忧。可想而知啊,你总不能为了你们吴家的面,也让三郎去借钱去吧。”

    婚事之事还是门当对最好,谁也不攀谁,谁也不挑谁才是最合适的。

    故而她当初得知十七娘与章越的婚事后,着实松了一气,自己这妹妹脾气是妹中最刚的,哪能忍得住气啊。

    吴氏当即将章家已请了庄大娘为媒婆来吴家的事,上派了陪嫁来的丫鬟回去告之李太君,也算是有一个代。

    吴氏闻言先是气,随即又不由是笑。

    “也亏得在汴京没几个穷亲戚要咱们扶持的。”吴氏自言自语几句。

    欧发佯作不悦的:“你还在意十七嫁得风光不风光,面不面,这不是为难人家么?我知你是听说三郎他叔父家里是家丰厚。可是我那日寿宴看得清楚,三郎与他叔父实为不合,你又何必为难三郎去低这个呢?”

    吴氏听了这里,终于改:“省得,省得,我这与娘说一番,不过章大郎君那你也要待一二。最恨汴京里那些的妇人,表面上说是我们吴家远啊,又老拿十七庶的话来说事。”

    章惇的媳妇张氏,从自己的嫁妆里拿一个庄田来,这在还不知章越与吴家婚事前就许诺的。

    我虽生在士族之家,但却是庶女,你虽是寒门弟,但中了士。

    李太君也是极通达理之人,当即告诉给吴氏,就说既是男娶妇,就一切男方的规矩来,怎么方便怎么办。

    聘礼多少?住在哪里?先要说清楚。

    原来这在唐朝时即早有名目,一般来说士登越准备着殿试,定亲之事不着急着准备,吴氏得知消息后大喜,当即让欧发到章实家走了一趟告诉这消息。

    吴氏奖赏般地微笑:“你总算有将我的事放在心上。”

    再说说自己吴家,两个媳妇如今也不好过,李太君虽上了年纪,但家大权却丝毫不肯旁落,还时不时地敲打一两个媳妇。

妇。若你要十七摆足了架嫁过去,又有谁来看?”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杨氏承诺给章越一汴京的大宅,此外汴京和苏州郊外的各一的田产,还有三千贯作为娶妻之用,听闻为了此事杨氏还与章俞差些闹翻了。

    同时将欧发的话提了提。

    “怎么没有,”欧发笑,“那日寿宴上不就识得了么?不过我也担心浅言,改日再上门一趟。如今我还打听至章大郎君到了汴京还没谋个差事,三郎之前虽没托过我,但我打算托爹爹照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