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三百二十七章 封还(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宋朝官职的特就是官职,差遣分离。

    但这个制度听起来非常麻烦,但在实际的应用上却有方便之

    譬如有的官员任御史,御史台的官员都是好几年都不得升迁的,一十几年的都有。或者有的官员在边远地方任官,一任个好几年,不升迁就调动不了,心底急的没办法。

    官职,差遣分离就解决这一问题。

    官职就是相当于品秩,好比一品二品五品九品官这样。

    京朝官一共有四十二阶。

    朝廷就三年的年资晋升寄俸官,一般而言,只要是京官,不犯错误随便混日三十年,也可以升个十阶。

    三十二阶正好是驾或考功,库员外郎。

    没有(非士)的京官,到了三十二阶也就到了,再往上就升不上去了。故而汴京城里称荫官弟一声员外,就是呼。

    所谓呼就是叫不叫低,好比碰上个荫官弟,拿不准对方官多大,别看他年轻,可能人家三岁就开始当官了。往低了叫是不尊重人家,往叫了就绝对不会叫错。

    后来有样学样,有钱富商捐了个官,就可以称员外了。再后面只要是有钱人,也可称一声员外了。

    而且有时候不用等三年升一阶,任官遇到大礼泛阶(新皇登基)寄禄官官升一阶。

    唐朝时大礼泛阶只升散官阶,勋官阶,但宋朝可升的却是实打实的职务和待遇。所以宋朝皇帝殡天的时候,咱大宋朝的官员们心都是很复杂的。

    这年资叙官,看似没有理,其实很有理,北魏时用停年格选官,对于稳定官员队伍有重要帮助。

    但在宋朝官职无差遣是常态。杂的官员三年休五年都是常有的事。

    唯有士这样有的官员,遇缺即补。

    章越之前是大理寺评事,这是寄俸官,京官四十阶决定你的待遇,寄禄官磨堪迁转归审官院所

    而差遣则是楚州签署判官厅公事,这差遣除授,并不全归吏,分别是亲除,堂除,吏注授。

    亲除是皇帝特旨,比如宰相,三品以上,皇帝必须亲自过问。还有台谏官,也必须皇帝亲简,作为制衡二府的力量。所谓‘台官必由中旨,乃祖宗之法’。

    堂(政事堂)除,乃中书宰相亲自堂除授官,比如宋朝一半的知州就经宰相堂除授官。

    至于要害地方的通判,判官,推官也有不少经堂除。

    至于特旨不涉,堂除不问皆归吏注授。

    如新及越是状元,得授楚州签署判官厅公事也要去铨,南曹看一遭吏官吏们的脸

    故而王介问杨畋问:“敢问这一次是堂阙,阙时?”

    章越他们四人耳朵都竖了起来。堂除,注天差地别啊。

    杨畋笑:“自是堂阙。”

    章越心底大喜,而苏轼对苏辙:“韩相公真可谓真相公!”

    堂除虽说打着‘为官择人’的名义,但实际上是‘为人选官’,比如立有功勋,常经堂除给与破格待遇。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