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四百零五章 与民无利与国有利(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曾公亮,欧修等都打量了章越一了笑意,此甚是懂事。

    章越称是退至一旁。

    章越听太后发话了,只觉血上涌,虽时机还不成熟,但此刻唯有先抛了自己观

    “章卿,为何不可?”

    “什么叫于民无利却于国有利?”太后不由问

    曾公亮:“若是五万席运至还降不了呢?”

    垂帘后的曹太后笑:“吾给章卿一月之期,如今一月未至,何罪之有?章卿不必多虑。”

    欧修知引铺的背景,担心章越惹到不必要的麻烦。

    欧修皱眉:“运司那边可以迫之,那些引铺……难不成也要抓一批商人来杀不成!”

    有章越这么一打岔,众人都松了气。

    “只要都盐院中有盐钞供给,盐价自降!”

    曹太后温言:“当日章卿在此殿上与吾言,要为官一任造福百姓,这话吾还记得呢。”

    这时韩琦发话:“此番太后召范副使,章判官来正是为了盐事,盐铁司如今可有了章程?”

    三司不让我印钞,那么我每年印钞数目不变,改以降低盐产量,来增加虚钞!

不了台,章越:“汴京盐价至今仍未降,是臣辜负太后托付之事,还请太后治臣之罪!”

    章越:“陕西运司不肯给钞予都盐院,因其无所图也。再则去年京师各引铺,在盐钞不值五贯时,囤积了大量的盐钞,如今钞价飞腾,他们虚估引,追涨杀跌,谋图暴利!”

    范师:“启禀太后,臣以为京城行盐泰半是解盐,盐商凭钞解盐,若盐钞不降则盐价自也不会降。此事请陕西转运司移盐钞至都盐院便是。”

    “如何诱之?”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众人心,还以为章越有什么招,薛向若是肯发钞,也不会用捐山陵钱及减少畦夫的办法了。

    章越心,实在太不要脸了。

    曾公亮言:“可是这时日又是有多?一个月还是两个月,三个月?薛向昨日主张减少解池之畦夫以宽民力,兼使盐钞降价。”

    章越言:“商人好利,朝廷好义,此皆两端也!若要商人不好利,也就不是商人。似界巷的引铺,平日纵盐钞价格之低昂,危害朝廷之信用,不事生产却得暴利,但朝廷若措施得当,可使其于民无利却于国有利。”

    “如今减少畦夫,盐产低了,但盐钞每年收还是一千零六十贯,反之实钞少了,成本降低,所盈大于两百万。”

    经过章越这么说,曹太后这才恍然,从垂帘后扫了一韩琦,曾公亮甚为不满。

    见场上官家太后还没明白其中玄妙。

    薛向看似解决了朝廷盐价飞涨问题,其实目的还是要变相增加虚钞!

    章越起:“此举万万不可!”

    说完这里章越顿了顿,但见在场之人已倾听之

    “章卿,你有何法?”曹太后方才之事,对章越突然很有信心。官家也是,不过他只是听政,故继续保持木雕之状,

    章越:“臣以为一切凡于民无利于国有利之商业,则当为国家所有。似引铺,经营有何之难?难在本大信用好罢了。”

    章越:“杀了商人,不过是竭泽而渔罢了,至于运司也不必迫之,吾办事不以威之,而是以利诱之!”

    章越:“回禀太后,臣为朝廷替薛转运使算了一笔帐,一百七十七万席盐钞,一席六贯,就是一千零六十二贯,抛去成本,每年所盈是两百万贯左右。”

    “臣以为有此二者,使得朝廷纵有都盐院,然盐钞之低昂之权却不在朝廷之手。”

    “若盐产多了,运司所一千零六十贯,反因实钞增多,成本大增,最后运司所盈减少。故而转运使减少畦夫意在增抬虚钞!”

    “故而我主张陕西运司盐钞,三司钱财,再募一个熟悉手法的商人合,于都盐院设一引铺!以官督商办之法行之,如此既盐钞价格之上,其利亦可归于朝廷!”

    他分明就是不肯给。

    解盐盐价飞涨,薛向不想着增加畦夫,增加解池的盐产量,反而要减少畦夫,降低今年的盐产量。

    薛向反解释说此举相当于降低盐钞的准备金,换句话说就是‘降准’,只要市面上虚钞一多盐钞自然而然贬值了。

    “陕西转运司再拨给便是。从以往看来,一席盐钞低至五贯,甚至民间以三四贯相易的,如今涨至二十贯实属罕见。”

    “但天有哪个商家之本有国家本大,哪个商家信用又比得上国家?”

    “回禀太后,依臣看来要降京中盐价,还是要陕西转运司发钞给都盐院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