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官家登基后率先启用的大臣就是司光与吕公著,任命二人为翰林学士,之后才
到自己。
二人都是看准了皇帝有心作为,故而求贤若渴的心思。但是皇帝到底有什么一番作为?大家都不知。
吕惠卿成为经筵官后一直顺风顺,但也不是没有遇到挫折。
但七月的一件事,让官员们看了官家的决心。
殿中相当于一个小圈的决策团队。
曾公亮,司光,吕惠卿皆有
场。吕惠卿主讲,章越陪侍在侧。吕惠卿一心要博得官家的赏识,这等
讲的机会是绝对不肯错过的。
这场辩论当然是司光完胜,改革役法的事不了了之,主张此事的三司使韩绛在那气得脸都青了。
不过郭逵为武将人微言轻,反而是朝中的言官们纷纷表示要谴责
谔,要将此人拿到汴京来问罪。谁叫你没事找事约降什么蕃
,挑衅什么西夏人,这样未经请示擅作主张的行为,绝对不可以容忍。
吕惠卿没说了几句,结果遭到了司光的反对。
卿也会受皇帝的重用而已。
郭逵认为必须重新修建绥州城,并派兵防守,若是坐视不理,那么以后就没有边民投靠咱们大宋了。
方才殿上官员们就是因此吵得面红耳赤,也没个决断。
甚至皇帝自己决心有几分,大家也不清楚。
这日吕惠卿讲书完毕,官家很兴,当堂赐了吕惠卿十两黄金。
章越见此没有上去给吕惠卿助拳,不然也是送人。看来唯有等王安石回来,才能
得住。
官家听了意动,他早听过薛向的名声,当诏请薛向回朝商议平西之事。
但司光却表示反对言,薛向此人并非是真正的栋梁之臣,皇帝不可以用。
官家听了文彦博的建议后,又派人去韩琦府邸询问。
韩琦虽告假在家,不去中书议事,但对于西事还是尽心。他认为这个事咱们问也不好,不问也不好。不如先接受嵬名山,嵬夷山兄弟的投降,但若是西夏兴师问罪攻打嵬名山,嵬夷山兄弟,咱们不去理会他就好了,任他自生自灭。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面对嵬名山,嵬夷山兄弟的数万蕃人
,以及故地绥州的
置,朝中大臣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首先是枢密使文彦博,他认为如今朝廷与西夏的和平来之不易,大宋要且行且珍惜。这个绥州已经丢了几十年了,找回来也于事无补,反怒了西夏,给了对方
攻的
实,不如将此地还回去。
章越也是乐意偷懒,任由吕惠卿讲,索
让他的光芒掩盖过自己好了。至于自己专门当伯乐好了。
而以武将份
任枢密副使,镇守陕西的郭逵,他的意见却与韩琦截然相反。
而吕惠卿,司光二人一番当殿辩论
来,吕惠卿可谓是败得很惨,堪称死无葬
之地。
于是问题就来了,此事要怎么办?
众人讨论的,是陕西转运使薛向上奏的事。
谔是西军名将
世衡的第五
,可谓有勇有谋。
谔在约降了嵬名山,嵬夷山兄弟后,得其
数万,并趁势袭取得了绥州。
陕西绥州陷于西夏数十年,当地蕃嵬名山,嵬夷山兄弟二人不满西夏的剥削,于是与大宋的清涧守将
谔约降。
当时宋朝与西夏都为了争夺横山这样要地,对于蕃都是竭力拉拢。
曾经侍制以上的官员们讨论里正衙前与乡衙前的利弊,这也是为日后改革役法的先行。
如今官家决定在经筵后继续商议。
殿上不能决定的事,在经筵后再商量,充分地讨论后再作决定,这也是宋朝君臣合议的一贯方式。
支持宋朝的称为熟蕃,支持西夏的被称为生蕃。
言见于此陕西转运使薛向看不去了,他上疏说必须支持
谔此举,同时不断诱降衡山蕃
,同时献上平夏五策。
他不推举曾公亮也会推举的。
初茅庐的吕惠卿如今政治能力只有八十,但司
光可是接近一百的人
,当初劝说仁宗皇帝立储,章越彻底见识了司
光的本事,自己只能作为小弟在旁喊‘大佬,666’,最后还蹭了
汤喝。
言官们主张严惩谔,同时抓了嵬名山,嵬夷山兄弟送回西夏,任由西夏人发落。
章越看得吕惠卿也不是败在技巧上,而是气势上,并且司
光在朝中迷弟众多,侍制里都是给他摇旗呐喊的,而且官家也对他很赏识。
这日迩英殿再开经筵。
讲书后,官家则将方才殿上讨论过的事,再拿到此
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