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五百四十五章 比喻(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陈襄。”

    听到这个名字,官家便知晓了,似谔惹恼了夏人被贬官,陈襄因争礼被契丹一封国书便不得不外。

    这实在是太憋屈了。

    官家当初也想反对这件事啊,但没办法啊,大臣们的意见太统一了。

    自己为皇帝也无法反对。

    前章越重新提及,不由勾起官家心事。

    但见章越‘垂泪’对官家:“恕臣冒昧,本不该因这些小事打扰陛,但陈襄是臣的老师,悉心教臣读书,告诉事的理。”

    “当初没有陈襄便没有臣的今日。臣今日禀告此确实是自私心……”

    官家想到章越当初为欧修求也是这般。有时候官员上疏与皇帝说自己没有私心,纯粹是为了天,为了陛。官家还要在那疑心半天,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利害关系。

    反而章越说自己是一片私心,他倒是理解,有时候为官家,他更喜因为私事来求他,而不是公事。

    天地君亲师嘛?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官家倒是非常理解。当初陈襄从契丹使回朝,章越不惜旷工也要给老师接风,官家就知这个老师在章越心目中的分量。

    但见章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陛,但臣想到老师为国争礼,却落了個被贬明州以至于如今气结抑郁,臣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读了一辈圣贤书,难就是让我们忍气吞声吗?”

    “老师到底哪里作得不对,难忠君为国,维护我大宋的面便是错了吗?”

    官家心底早有不满,听章越这么一说更是气,他向王安石问:“先是谔被贬,然后是陈襄外,朝中这风气,朕实在是难以明白。王卿,此事你怎么看?”

    王安石与陈襄往不多,但王回曾拜在陈襄门,对他的品行也是略有所知,知对方是一个正人君

    不过这些都不是他考量的。

    他既向官家献策以变法富国兵,然后再鞭挞四夷,那么他思考的所有都是基于如此的。

    如此在王安石的观里,宋朝对西夏,辽国肯定是保持一个势的态度,否则变法仅仅是为了富国吗?

    对于王韶,谔开边王安石当然支持,对于敢于和辽国争礼的陈襄当然也是认同。

    王安石:“陛谔因擅自夺取绥州城而被贬官,他为武人,祖宗有抑武的制度,如此罚也是难违众意,但陈襄是文臣,礼者又系国之面。”

    “我方使者千里迢迢至契丹敬贺辽主生辰,但辽国使者自己坐大席,而设小席给本朝使者,就算契丹不知什么是礼仪,但是也没有这般待客的理,如今朝堂上因辽国一封国书都畏惧,以后本朝使者再使辽国又有什么地位可言。”

    官家:“朕已是明白了,章卿你放心,此事朕一定会给你的老师一个公!”

    章越忙:“臣谢过陛。”

    官家:“朕记得你的老师是儒学名臣,有滨海四先生之称对吗?”

    章越:“回禀陛,是这般,老师崇学,莅官所至都留心教化,必在每都务兴学校。”

    官家不由欣然,兴学校正是他与王安石最近达成的共识,比如国监就刚刚扩招了九百人,对于陈襄更添几分赏识之意。

    这样的官员是可以用的,但安排他何职呢?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