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五百七十章 苏轼三言(1/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苏辙在三司条例司并无他事,只是每日讨论免役法,科举改革。

    官员议事的奏疏,一经官家,中书过目就立即转发至三司条例司,由条例司的官员们行讨论,苏辙目前所为之事便是这些。

    这一日苏辙正要退衙,吕惠卿走来笑着对苏辙:“今日王相公设宴于私程都是他自己写的,如今看来苏辙竟有些打动王安石的样

    王安石:“这苏由确有所学,这青苗法当年我知县地方时曾试行之,如今过得太久了……你再回去改一改,以后一个月之中勿再议论青苗法。”

    吕惠卿心王安石若真听从苏辙的意见,那么自己的青苗法不就打漂了?所有功夫都白了。

    吕惠卿想到这里,只好暂且作罢,回去再修改青苗法。

    苏辙回到了家中便问兄去哪了。

    苏轼的行踪一向是飘忽不定,每到一地任官便访问僧,不是求问些烧金方术,便是养生金丹之法。

    或者便是同僚请他去吃酒。

    苏辙以为这个时候苏轼多半不在家,问了老仆却得知苏轼回家之后一直坐在书房不肯门一步。

    苏辙心想苏轼不是一直抱怨官告院没什么差事么?每日都清闲鸟来了,怎地居然也有公事带回家。

    苏辙走至院中,但见苏轼书房里仍是亮着灯。

    苏辙走书房中,苏轼于灯挥毫,竟是撰写奏疏。苏辙拿起苏轼写废的文章过目,苏轼竟是在给皇帝上疏,题目是《论学校贡举状》。

    苏辙知三司条例司议论科举改革,于是官家令三馆以上官员必须在一个月以写一封奏疏言此事。

    三馆以上就是有馆职的官员。

    由此可知官家这一次诏让官员言事的范围之大。

    苏轼如今是馆职是直史馆,正好是可以上疏言事的范畴,于是苏轼便上疏给官家了。

    苏辙看苏轼的奏疏面上忧虑之

    苏轼看向苏辙:“怎么了?是不是在条例司又与吕吉甫,王介甫争议了?”

    苏辙:“些许争议倒是无妨,大家都是闭起门来讲,只是王介甫不许我言于外罢了。只是兄这上疏怕是会王介甫之怒啊,三郎一直与我说,不可及王介甫政柄,如今你上疏……不是公然与他不和吗?”

    苏轼:“我京以来虽是不懒拙不事事,但官家此番上疏让三馆以上官员言事,我又岂可不言。”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