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山海一片神行(6/7)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的骄纵少年。”

    贾老神仙试探:“起家官?”

    洪承仙笑着,自揭其短,“确是起家官,正是上车不落则著作,中何如则秘书的那个秘书郎。”

    贾晟抚须笑:“友好家世,难怪言谈举止,如此风雅自然。”

    洪承仙继续说那个朋友的故事,浪金不换,从一个横行京畿、行事荒唐的少年,幡然醒悟,开始用功治学,当了礼尚书之后,与皇帝陛曾有建言,掌国之君,治国之臣,虔诚信佛,自是好事,却不该一味谄法腴佛。若是竭尽百姓膏血,以供斋设,佛如有灵,岂肯应供。损国库、误农事、耗民力而得其福,则其福必过于所祈之福。修持佛法,可修来生之资。儒家的修齐治平,却是解决当今之务。第二任君主,改弦易辙,开始崇尚家学说,转去毁寺灭佛。依旧是这位刚刚获封太太保衔的老人,公开反对皇帝的灭佛崇。理由是若说今日至近,来生至远,舍近求远,是错误的。那么来生至远,今日至近,便只看今日之明日,不看今之来世,也是错误的。朝野上,有人说他是沽名钓誉,晚节不保。只有少数人,认为他是真正醇儒。

    说到这里,老士抬起枯手掌,轻轻拍打桌上的琴,“从年少到年老,都是莫逆之,但是他当了官,贫修了仙,难免渐行渐远渐无书了,时过境迁,故地重游,昔年风都被雨打风去,老友家宅,杂草丛生,老木欹斜瘦韧,枝节如脉。独存一株古本海棠,依旧堪称风姿绰约,如一位孤芳自赏的绝代人。”

    贾老神仙唏嘘不已,跟上一句,“不知几人有几回,曾经醉倒影中。”

    崔承仙端起碗,伤:“无解啊。”

    贾晟不太愿意评价此事,就只是端起碗,与崔承仙磕碰一

    就在此时,坐在竹椅上的年轻士,冷不丁开:“有解。”

    崔承仙转过,笑问:“何解?”

    仙尉答:“有心无力,挂冠辞官,退隐山林,这风亮节,家族孙辈见到了,朝野上见到了,都知原来天地间,还有读书人是如此读书的,所以这是对的。”

    “实在是无可奈何,难以更改局面由浊变清,不得不虚与委蛇,与不同者同合污,但是竭尽所能,在暗中补补,了许多利民济国的好事,外人骂也随他们骂去,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自己却有一个问心无愧,故而这也是对的。”

    “两事,两个人,两份心,都不曾落空,实实在在落地生,会在旁人心中开结果的,未必枝叶丰茂,却如那本海棠。”

    听到这里,老人认真思量片刻,:“原来如此。”

    士仙尉微笑不语。

    果然,不能与人讨教书上修的细节,说这些“笼统家语”,才是自己擅的。

    上次给经纬观李睦州整了那么一,如今仙尉遇见真士就犯怵。还是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气扯几句。

    当然了,主要还是因为贾老神仙在场,坐镇山门,士仙尉才不担心说错话。

    不过乡随俗,还是要以诚待人的,仙尉就想趁打铁多补两句,只是一时间想不好说法,便以神暗示桌旁的此手,大宗师!

    贾老神仙立即心领神会,责无旁贷的分事嘛,上跟上几句诚挚言语,“理就是这么个大理。”

    “人嘛,自然是不能俗的,但是不能全然不随俗。”

    “可真要让这些个空泛的理落地,如仙尉所说,好似发芽开结果,或是让一棵树苗生得大且直,有朝一日让它有望参天,能够荫凉亲眷乡邻与歇脚路人,还得是我们山主来将大理层层节节细细拆解说去。”

    仙尉佩服不已,大概这就叫行家一手就知有没有,确实比自己明几分。

    崔承仙放白碗,“既然贾老神仙愿意以诚待人,贫也不好继续用个假冒份,贫其实号空山,场屋舍额为茧斋。”

    贾晟问:“焚香静坐,空山一人的空山?作茧自缚的茧?”

    崔承仙:“贫曾经在一个叫全椒山的小地方,凿井炼丹,修炼多年,惜哉天资不够,生大误我。”

    这位老士一拍腰间葫芦瓢,朗笑:“平时会自己酿酒,相当不差,却是贫辜负了酒。大误我我误酒,扯平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