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十一年夏至 第13节(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大家讨论了一会儿,最后目光都看向晏斯时,把最终决定权给了他。

    夏漓这时候举了一手,“我可以说我的想法吗?”

    陶诗悦跟他并行,隔了喧喧人声,听不见他们在谈什么。

    今天大家定了去图书馆讨论。

    周六。

    夏漓坐,顺势瞥了晏斯时一

    七班作为文科实验班,全班英语平在年级肯定算是冒尖的,但能不能翻译文学剧本,是两码事。

    徐宁将大家的想法都记了来。

    大家纷纷发表看法,最后觉得改编《茶馆》或是《雷雨》可能更稳妥。

    “我是没问题,就看翻译……”

    她还在反复回想方才她在说话时,他投来的那一,有什么意吗,还是仅仅只是不经意。

    林清晓跟陶诗悦不对付,跟徐宁说她都是为了她才忍辱负重,徐宁笑说等元旦晚会结束了一定请她吃饭,吃顿好的。

    夏漓听了会儿,徐宁的选题一共有三个方向。

    于是大家稍作讨论,定了《西安事变》。

    夏漓门时忘了带伞,一周来的天气预报都说要雨,但都这样了好多天了,一次没过,便以为今天同样不会。

    夏漓听说过,晏斯时从小就是双语教育。

    她顿时卡壳,磕了一,才继续说:“……明年升三,明年的元旦晚会老庄肯定不会再松了,那时候大家要准备考,可能也没那个玩的心。今年就最后一次能好好玩的机会,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参与来。”

    徐宁似是受到启发:“这个角度好像也有意思的。”

    他手里拿了杯可乐,稍往后靠着,那神瞧着有几分百无聊赖。

    一个是《威尼斯商人》或者《哈姆雷特》这经典西方剧目,但这些本就是英文,英翻中再翻英似乎有些多此一举;

    夏漓说:“宁宁你有没有考虑历史改编剧这个方向?比如火烧赤、西安事变这些……算是半原创,发挥起来没那么难。”

    “我比较倾向于第一个方向。”

    大家齐齐朝她看去。

    有个女生说:“我觉得火烧赤可以,三国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题材。草船借箭、三顾茅庐也都可以。”

    他今天没穿着校服,上是一件鸽灰的连帽卫衣,那清灰似的颜也衬他,整个人有清清落落的少年气。

    夏漓吃着薯条,不动声地观察着晏斯时。

    朱璇猛,“是的,要是变成就少数几个人玩还没意思的。徐宁你觉得呢?”

    她走过去为自己的晚到了句歉。



    大家便借此讨论起来。

    “非要原创也不是不行。”

    /

    “原创来不及吗?”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一个是《茶馆》和《雷雨》这一类的,本来就是话剧,只用翻译,比较省事;

    晚饭时间,徐宁让夏漓和林清晓陪她去二十班教室讨论选题方向。

    徐宁

    徐宁的剧本已经完成了,由历史老师和老庄分别审过,七班的几个学生完成了翻译,把文本给了晏斯时,由他最后把关。

    晏斯时平声说:“你们定。我都可以。”

    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原创。

    夏漓乘公车前往楚城市新图书馆。

    第一个想到历史改编剧也算是惯思维。

    二十班教室里,四张课桌拼成了一张大桌,桌上摆满了肯德基的小吃。

    夏漓先去了趟广播台,等她匆匆赶到的时候,大家已经讨论一会儿了。

    朱璇说:“徐宁你先说说你的想法?”

    夏漓文综三科最喜历史,历史单科成绩也能排班级前三。

    这时,她觉察到实则一直有些游离在讨论之外的晏斯时,忽朝她看了一

    还剩最后一个空位,在晏斯时的斜对角,离他最远。

    讨论地是陶诗悦定的,说二十班宽敞。

    “那个……”夏漓声。

    她也许别的不擅,但记还算不错,给她一张白纸一支笔,能把历史课本上一些重要年份和事件,基本不差地默写来。

    这时候陶诗悦见那些小吃都还没有动,拆开了推到大家面前, “再不吃就冷啦!”

    “其实我觉得《西安事变》是不是更好一些?场人比较多,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之外,还可以拓展加龄、□□、宋文这些角……主要是,我想,假如再加一场学生游行要求蒋停止战一致抗日的戏份的话,那所有同学都可以上场了。”

    讨论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