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烛剪,端
弯曲设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被火焰
到手,以及假如蜡烛是放置于一些较
的容
中,也可方便修剪。”
蜡粉意外还剩一些,便放
罐
里,盖
存好。
因此听到严之默的问题,也当即大方:“那是松木,不值什么钱,你要就捡几块。”
正巧说到剪烛,严之默便顺势拿自己先前画的图来,递予戚灯晓过目。
不过,
蜡烛才是要
事。
不得不说,方老大的木工活的很不错,这模
完
复原了严之默的设计构思,而且
理的没有一
刺。
转而扫过数,面
欣赏之意。
届时一分拿去给王大夫炮制成药,一
分攒起来,严之默预备攒够一定数量,就找个油坊榨成油。
再从中间分成两半,合起来时以榫卯固定,这样就可以实现反复利用,而且模自己就能固定立起,免得还要像竹
模
一样,必须
在一
才能保持直立。
说及此,他转而又
:“上回来时,我只瞧
这灯捻与常规的不同,却不知其中关窍。后来
来用时才发觉,这灯捻会自己散开,省去了不少剪烛的工夫,更不会燃一会儿便灭了。我们家
了这么多年蜡烛,竟从未琢磨
这办法。”
戚灯晓一仔细看过,等最后一
被他放
时,姚灼默默松了
气。
严之默谢过,挑着捡了几块拿回了家。
方老大正对着严之默给的图纸琢磨,觉得这东西设计巧,
惯了寻常农
、家
的他,
竟有些技
。
待第二日去工坊取了好的模
,回来便正式开工了。
等模好的一天里,他们夫夫二人已经
理了全
的果
,将蜡粉筛
,又将
单独分离放好。
只是问了尺寸和想用的木料材质后,报了个价格。
接来,两人又如此
满了另一个模
,以及三十
竹
。
双方约定好了一日过后来取,临走时,严之默捡到方老大的工坊里有不少木边角料,便问能不能卖给自己几块。
“我也是过去从书上看来,记忆不准,便自作聪明加以改良,万幸可以用。”
说起这模,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块木
上面,从上至
沿着相同的距离,凿
五
蜡烛的形状。
严之默便想到,之后可以再画一些超前于这个时代的木工设计图给方老大,说不定还能合力一门新的生意。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
一章继续阅读!)
这回直接了后堂小厅,裴澈端上泡好的茶。
以防万一,再加上这次时间还富裕,便又多等了一夜。
“试问严相公,这三件什可是与蜡烛有关?又都是作何用的?”
严之默现在手里只剩三百文,于是麻烦方老大先
了两个可以容纳五
蜡烛的模
,包工包料,一共二百文。
蜡粉直接上锅加,成为
动的
后,严之默教给姚灼怎么用新的模
。
姚灼搞明白这模怎么用之后,难掩惊叹。
除此之外,因为这次时间比较赶,模定是不够的,所以还是要
合竹
一起使用。
,竟也没多问。
姚灼小心地据严之默的指导,将蜡油倒
模
中,再用竹签固定灯捻,最后搬到
凉的墙角,静待凝固风
。
“品相一如既往的好,上回留那几
我陆续都
来用了,这回这些,我便直接上架售卖。”
转到了新一天的清晨,两人起了个大早,将五十
蜡烛脱模后用油纸包好,放
垫了稻草的背篓里。
这回到了镇上,两人已经熟门熟路。
如上次一般,第二日夜里,蜡油基本都已经凝固了。
严之默见戚灯晓如此问,心知此事有戏,便展开图卷,一一讲解。
因为背篓足够,乍看也看不
里面装了东西,于是两人就放心地
了门,去村
等约好的麻三。
严之默则拿包好的五十
蜡烛放在桌上,静待戚灯晓验货。
待到了西窗阁,恰遇到戚灯晓立在门边,见到他们,当即展颜:“算着今日你们该来了,快
来。”
“这个我将它叫烛钩,有时灯捻歪倒,会影响灯火亮度,甚至有走
的隐患,用这个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灯捻拨回原位。”
“夫君,你真的很厉害。”语气毫不作伪,严之默自然也知他是发自
心地称赞。
毕竟都是前人的智慧。
听多了,依旧不好意思。
翻开纸卷,戚灯晓先是惊讶:“严相公竟还擅丹青?当真是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