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戏明 第15(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他哥,从小过耳成诵,据传七岁写诗。

    杨廷和,从小过耳成诵,据传七岁对对

    这时代学医待遇不怎么样,很多人都会想办法让儿去考科举,自己打通门路帮助儿走仕途。

    1杨廷和:十二岁中举,官至首辅

    文哥儿:次给我带支铅笔吧猫猫!

    谢状元,从小过耳成诵,据传七岁对对

    2杨慎:明朝三大才之一,十一二岁开始写诗,二十四岁中状元,写了一堆堆书

    4汪机:提“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医学思想,开创了新安医学的“培元派”先河。

    汪医士听明白了,接话:“练字也不宜太早,三岁前玩玩就好,三岁后每次练字也最好不要超过一盏茶。”

    瞧您老也算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中医,怎么说的话这么冷酷!

    文哥儿在心里数了数。

    汪医士镇定来,笑着应邀坐摸上文哥儿的脉搏。

…”

    不妙,非常不妙。

    土笔:古代绘画起稿用的笔。因以淘澄的白土裹作笔,故称。

    “江东逝”几句:自杨慎的《临江仙》,《三国演义》主题曲

    由此可见,背九九乘法表这个技能距离他们这会儿差不多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实属秋老祖宗都瞧不起的“小术”。

    汪机本来也要走科举独木桥,还是他娘大病一场,他才弃儒从医,决心在医学领域发光发

    幸而文哥儿康健,脉搏活泼有力,四肢锻炼得很足,人瞧着也清目明,望闻问切一条龙看诊来,那是一问题都没有,连小孩儿常见的积病在他上都找不着。

    这么奥的问题,暂且还不是文哥儿能思考的。

    就他爹那“你看看别人多”的态度,总觉现在的快活日过一天少一天。

    那个特是“九九”的家伙特别会说话,当即又让人递话说:“您连我这只会九九小术的人都愿意见,还怕会其他‘大术’的人不蜂拥而来吗?”

    数学理论如此源远,这个东方古老国度却没能发展现代科学,着实是个难解的“李约瑟难题”。

    作者有话说:

    据说早就秋齐桓公时期,就有个擅“九九”的人求见,齐桓公对此不屑一顾,表示:“会个‘九九’也值得我亲自接见?”

    注:

    小儿科难搞得很,他自己话说不利索,没法像大人那样自述病症,遇上了谁都得疼好一阵。

    一开始没说还有儿科的事啊!

    文哥儿:?????

    一盏茶也就是十来分钟,算来也不是很多,可是才三岁诶,三岁的孩应该无忧无虑享受快乐童年!明朝又没有幼儿园,真的没必要三岁就开始卷!

    可这些学神卷王都是可能名留青史的大人,和他这个弱小无助又可怜的普通孩有什么关系呢!

    瞧见个小豆丁跑来要他祖父把脉,汪机在心里了把汗。

    汪医士捋须笑:“没甚要事,就是平日里少些走动,小孩儿的骨骼没好,不宜过分疲累,每次走动一盏茶的功夫就该停来歇歇。”

    他没能从汪医士这边得到足够多的医学理论支持,有蔫答答的。

    文哥儿拆完福袋:????

    他爹,从小过耳成诵,据传七岁写诗。

    金手指不会很影响啦,主要还是他文哥儿自由成,(顺便)认识一堆大佬!虽然他记忆时灵时不灵,不一定知这些大佬都是什么人(bhi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九九乘法表这玩意源远,明朝小学生也是可以轻松掌握而不会被当妖怪的。

    好在汪家乃是杏林世家,家学十分渊博,科、外科兼学,遇到小儿科的患者他们也不会拒绝医治,通过经年累月行医使药的积累,他们也算是样样皆通了。

    等我七岁再给你们表演一个背诵九九乘法表吧,那才是小学生该有的平。

    如今他正潜心跟着他的名医祖父和名医爹搞临床实践。

    你们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对三岁的小孩儿这么残忍!

    明朝有专门的“医”,也就是说你这是搞医学的,孙孙都要一个来搞医学,要不然你们就犯法了。

    文哥儿:一个都不认识,但我觉得他们很恐怖。

    文哥儿(搓手手):金手指来了!

    3九朽一罢:自宋邓椿《画继岩上土》,“画家于人,必九朽一罢。谓先以土笔扑取形似,数次修改,故曰九朽;继以淡墨一描而成,故曰一罢,罢者,毕事也。”

    文哥儿一听,英雄所见略同啊。他立刻抓机会朝汪医士亮自己的小爪,兴冲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练字,不能!太早,不能!”

    汪医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