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戏明 第212(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王华伸手着文哥儿的脑袋瓜,说:“你别怨丘阁老,他这样费心教训你也是怕你日后走了歪路。他与你无亲无故,要不是实在担心你以后可能行差踏错,只当你是猫猫狗狗似的逗着解闷就是了,何必这个惹你埋怨的恶人?”

    他那么多朋友,也不是见天儿往每个人家里跑的。只是不去他们家、不赴他们的私约,难很难到吗?

然不是坏事,文官他有门路,勋贵他也有门路,真踏仕途还不横着走?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王华见文哥儿缓过

    没办法,谁叫这些人确实离天最近呢?

    这时候皇帝往往有两个选择:一、摆烂,安安心心当个吉祥;二、看朕不死你们这些胆大包天的家伙。

    瞧瞧他们,这边要啥,那边政令合;那边要啥,这边抡起拳来助威。合得要多默契就有多默契!

    大家又可以继续开开心心携手建设好大明了。

    所以哪怕是号称“弘治中兴”的时期,文官们也是一边骂一边私走门路。

    文官、宦、勋贵武臣相互制约,才是皇帝想要看到的良好局面,而不是他们之间亲亲密密手拉手,让皇帝只能端坐龙椅上当个工人。

    光看他动不动就引起京师议就知了,整个京师多少双睛盯着他看啊?

    现在咱朝廷差不多实现了全自动理,皇帝只需要乖乖当个吉祥就可以了!

    既然他享受了神童名声带来的好、走到哪都让人另相待,那言行举止上便更要注意一些,不能因为年纪小就真的肆意妄为。

    没错,为了压自己贿赂宦官的事儿,他们又去贿赂了外戚。

    太宗皇帝开东厂、宪宗皇帝开西厂——乃至于后来的武宗皇帝开厂,某程度上来说都是想通过宦官制衡朝局。

    他们是想着文哥儿年纪还小,还可以再放纵他玩几年,可现在他已经这般舍不得了,若是再久地相去,日后岂是说绝就绝得了的?终究还是痛不如短痛。

    实在不想断绝往来,平时碰上了也不必特意避开,该怎么相还是怎么相,丘阁老要求的也只是让文哥儿别私和他们密切来往而已。

    大家都知走后门要找能说上话且说的话还用的。

    事实上文官们倒也不是个个都刚正不阿,平时他们自己私底经常走外戚、宦、勋贵的门路。

    王华看着文哥儿红着的委屈模样,终是把这之中的诸多考虑与文哥儿讲清楚了。

    可要是把视角转到皇帝上,皇帝定睛一瞅,好家伙,枪杆的,搞决策的,瞧着居然亲如一家!

    正经文官谁会和这些人朋友?有真是不可能有真的,他们之间不过是清清白白的行贿走后门关系罢了。

    文哥儿听王华耐心给他说了这么多,终归还是闷闷地

    史载在弘治年间,朱祐樘赐死了一个的宦官,在他家里搜一本账本,上面记录的全是文武大臣贿赂他送的黄金白银,看得朱祐樘然大怒。

    这样的官场规则其实远不至于影响到一个五岁小孩,可偏偏文哥儿又不是寻常的五岁小,他从小就受到太多人关注。

    不过谁要是把这事儿摆到明面上来,那肯定是人人都喊打喊骂(御史也会疯狂弹劾)的。

    这些官员们吓得不清,连夜带着另一批黄金白银去走国舅张鹤龄的门路,总算是让朱祐樘当没见过这本“赂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