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戏明 第225(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养济院就是明朝收留孤老的地方,没人收留的孤儿寡老以及瞎耳聋残疾的可怜人,但凡没人赡养的,查过后都可以送养济院,朝廷会照人数每个月给粮。

    小官一听就知说的是谁,叹着气给文哥儿指了不远一个神悲悯的老和尚,中说:“你来得真不巧,他一朋友刚没了,今儿正好请了老僧过来念经,一会就要抬去漏泽园葬,他怕是没心见你。”

    他闻言回家搜罗了一些不用了的玩、不看了的书,统统收拾停妥了,又在安街前前后后化缘了一圈。

    除了送资外,他还想找那闲汉给他介绍的巧匠。据那闲汉说的,那巧匠还是个盲人,实在很了不起!

    别人家孩都来了,自然得有人手跟着,最后连李兆先都带着他弟李兆同一起来凑闹,准备趁着年前带弟弟去养济院看望那些真正穷苦的孤寡老小。

    养济院这地方许多人都不乐意来,偏那小官还是个话痨,平日里憋得厉害,逮着文哥儿就忍不住介绍了许多养济院的况。

    一群小孩哼哧哼哧攒了满满两三车安街各人家的闲置品,看着摞得整整齐齐的宝贝们很有成就

    说完后那闲汉又搔搔后脑勺,补充了一句:“这人住在养济院,那边可能比较脏。”

    一大一小从大门开始聊,走到里已经成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好朋友。

    小官见文哥儿沉不语,也觉自己提这事不太妥当。很多人都不喜碰上丧事,尤其担心自己家孩被冲撞得小则害怕大则生病。

    地方上可能有人敢虚报人骗补贴,京师这边可没人敢这么

    文哥儿带着一车小孩绕着皇城走了半圈,呼啦啦地在养济院前了车。

    文哥儿带着两个师兄弟每去一家,就多拐跑别人家一个孩

    养济院的门房鲜少见到这阵势,一时都没反应过来。

    文哥儿也从负责人中了解了京师养济院的况,京师有一东一西两个养济院,争取能收容京师所有无法自力更生的孤寡残障人士。

文哥儿要找逗猫玩的东西,给他介绍了昭回坊那边有个巧匠,很有一手,不是逗小孩的还是逗猫的他都能来。

    文哥儿并不避讳这些,闻言回过神来,斟酌着说:“您找人带豆哥儿他们去卸东西,我过去那边瞧瞧可以吗?”

    着京师养济院,官职虽然不大,杂事却多,责任也不小。

    文哥儿年纪不大,打过的人却不少,与这陌生小官接起来一都没拘着。

    听闻文哥儿要去养济院一趟,谢豆自然又第一个响应,杨慎也被文哥儿抓来当壮丁,负责用脑记录大家都捐了什么资。

    小官忙说:“我们不去那边。”

    漏泽园是朝廷给家贫者、无家者安排的丛葬地,很多无人认领的尸都是草席一卷直接埋过去,像这位孤寡老人一样有朋友帮忙请老僧来送葬的,已经算很幸运了。

    上要过年了,很多人家中都要来个“除旧迎新”,许多旧东西可能会封存起来从此不见天日,正好文哥儿过来讨要,许多人便直接让底的人收拾来给了他。

    那官员只是个低品小官,平时连安街都没什么机会去,哪有机会接文哥儿他们这批官宦弟。

    得知来的全是翰林官们家中的孩,那小官忙亲自来把他们迎了去。

    既然朝廷会给衣服给粮,温饱应当不愁,所以文哥儿只准备化缘一些朝廷不会分发的东西。

    文哥儿听得很认真,一行人后他才说起来意。

    小官见

    直至文哥儿跑到他面前问自己带来了一些玩书册碗碟之类的闲置品,想问问养济院这边需不需要,门房才回过神来,忙去把负责理养济院的官员喊了来。

    又不是不要命了。

    文哥儿听说过养济院,只是从来没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