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戏明 第283(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得知是朱祐樘让挑人记录授课容,文哥儿也没怎么在意。

    她正要告退,又听朱祐樘叮嘱她挑几位女史往后负责记文哥儿给太讲课的容。

    文哥儿转瞅了朱三岁,只觉《我在故养猪猪》这个书名还真没起错,看这小一天到晚气哼哼的,不是小猪崽又是什么?

    只是对于洗脑儿歌而言,学不学唱这事儿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四五岁小宝宝的表现是最的,全家上很快都被《三个和尚》给荼毒了一遍,王守俭也无可避免地受其害。

    杨夫人听朱祐樘话里对文哥儿的嘉许之意,识趣地没再多说什么。

    怪只怪他昨天摸鱼摸得太起劲,都没正题就班了。次一定谨记教训,走可持续摸鱼路线!

    文哥儿对此一无所知,他回翰林院读了半天的书,吃过午饭以后才慢悠悠地去。

    仍是没看个所以然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倒不是这些女史和杨夫人连亲带故、得很像,而是那气质、那行止,全是比照着杨夫人来的。

    朱厚照不太喜这些女史,觉得一个两个都不好玩。

    这事儿由杨夫人单独太劳累由别人朱祐樘又不甚放心。他仍记着东时的分总觉得旁人事终归不如杨夫人细致。

    记录员嘛,正经也没什么,哪个站在朝会上负责记录的文官不是不苟言笑的?这要是一边记录还一边言笑晏晏,说不准还得担心他们给记岔了。

    朱厚照可着劲拉拽文哥儿衣袖,不让文哥儿光顾和别人聊天不理他。

    索便让杨夫人来安排。

    朱祐樘:“既然是小先生的主意便让小先生教吧。这《三个和尚》虽是大白话,却也不失教诲之意话糙理不糙。”

    有这段在东过事的履历,即便不能像杨夫人那样封个卫圣夫人,也能在家中更说得上话。

    另一边,文哥儿不知晓东要多几个记录员回到家后想到自己教太唱了新歌对弟弟妹妹也不能厚此薄彼便把《三个和尚》也教给了弟弟妹妹。

    这次她们能被选来东事,应当是因为杨夫人昔日给圣上当过保母、颇得圣上信任的缘故。

    女史们到底比杨夫人小许多岁,对上态度格外友好的文哥儿也摆不那么板正的姿态了,有人听着文哥儿的“团结友”宣言都忍不住一丝笑容来(又在被杨夫人注意到之前赶收敛起来)。

    他见文哥儿笑地与她们打招呼,又认认真真跟着打量了她们几

    就是因为真的曾经受其害朱祐樘听着这“三个和尚没喝”才特别

    她们是女史,言行举止便要有女史的样,不能一个劲地朝太谄媚讨好。

    对小朋友们来说,好玩的歌儿实在太少了,有新鲜好唱的新歌可不就你教我我教你、人人都学着唱吗?

    王守俭去参加小朋友聚会。

    文哥儿愉快地和几位女史互通姓名,表示以后咱就是东好同僚了,一定要团结友、互帮互助。

    至于王守俭他表示自己快满九岁了,不学这幼稚的玩意。

    既然是杨夫人挑的人,那肯定是照她的标准找的。

    对于朱祐樘亲吩咐的事杨夫人自是喏然应

    很快地,《三个和尚》在安街小朋友之间以燎原之势蔓延开,甚至通过一些社能力特的小朋友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往临近坊街扩散。

    自从永乐、宣德年间让宦官识字,女官们的活儿大多被宦官取代,她们这些女史能的事不多。

    有正事办也好不然她总觉得自己在东很多余。

    睡觉前满脑都是“没呀没喝呀”。

    你要找人来为此负责吧就发现他们都各有理由,声泪俱地说得你没法把他们统统治罪!

    怎么都得把这节课的标题给讲了再走!

    这一去才发现,好家伙,东又多了几个“小杨夫人”!

    古人时常写什么《歌行》《短歌行》,起源于蜀民歌的《竹枝词》更是至今都还很行。上至达官贵人、至黎民百姓自古以来都是想怎么唱便怎么唱的太学唱几句也没多大问题。

    由始至终,小神童给太教的都是“王”啊!

    至少经过朱三岁兴致地给他们来了个音绕耳他们夫妻俩在用人的时候都会意识地想一“这件事派的人多了是不是反而办不好”。

    这况他们是遇到过的,有些事他们吩咐去,拖着拖着就没影了。

    就像乐天诗中所言“人生莫作妇人,百年苦乐由他人”,她们想见识更广阔的天地,也只能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机会。

    毕竟三个和尚没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