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戏明 第401(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轿人抬人,夸人等于夸自己!

    都是搞文学的,这诗文谁不是信手拈来?哪怕朱祐樘父俩只是一时兴起,他们也要往死里夸,夸到他们为了面也得把事落实去。

    结果还没等王华把诗文酝酿来,王鏊就表示自己吃饱了,灵也来了当场让人取了笔墨来提笔写就一篇短小悍的文章记这件事。

    文哥儿十分诚恳地开始学习先经验,争取以后能达到前辈们这大开大合的平,决不落后于人。

    一时间,翰林院宛如又回到了李东还在的时候,这边才刚搁笔那边又提笔开始写,看起来闹得不得了。

    据说李东曾经因为自己碰到啥都想写诗太耽误正事,痛定思痛写了首《止诗诗》广发朋友圈,表示让亲朋好友一起来监督他要是谁再看到他的新诗他就请客吃饭。

    什么“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什么万安眉目如画且与宪宗皇帝了一箩筐房中之术都是他要写书里的老素材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没想到文哥儿这个当学生的居然跟李东一个格,才当上翰林修撰没几天就组织起大伙写诗文来了!

    若是圣上和太真要能说到到的话,他们这些笔杆倒也算是有

样有诗瘾的。

    必须让老师写个痛快!

    李东升,没了他这个狂的诗文好者在边上撺掇大伙可不就消极怠工吗?

    读起来格局都特别大!

    也足见人们在自己喜的事面前那是一抵抗力都没有的三两就能缴械投降。

    王鏊那是有名的才思捷当初写应试文章便是落笔就来写好后整个国监争相传阅。

    他才几岁啊有李东那个号召力吗?难他就一都不担心要是没人响应,让他这个牵的人独自尴尬?

    王华这个当爹的也听得十分怀疑人生。

    李兆先没去考庶吉士,他对这个不兴趣,加之他爹人在阁,庶吉士这些事又正好归,选不yihua选他都不好,他便索不去参加考试了。

    最后李兆先去了工观政,也就是先过去打打手跑跑,要是表现得好再看看以后怎么安排。

    哪有文哥儿这样刚翰林院就敢牵让前辈们跟他酬唱的?

    一准是跟李东待久了,直接来个有样学样!

    文哥儿趁着还没到午上衙的,积极地去阁晃悠了一圈,不仅成功分享翰林院最新的诗文,还成功获取老丘他们掉落的新作。

    这小怎么不学好的,净学李东那一

    文哥儿收集到一堆给太的夸夸,也没忘记转悠去阁给老丘他们欣赏一番,要是李东诗兴大发一定要和诗,他也是不会反对的。

    当学生的,怎么能让老师没法尽抒发自己的受、尽挥洒自己蓬的灵

    李东:“哪里就学我了?你看我儿天天跟我待一块,也没跟我一个样啊。”

    又是觉得王家和李家抱错了小孩的一天。

    所以要说写这记叙文章,王鏊专业可对了。

    这小看起来也不是很需要他捧场。

    他心满意足地抱着阁和翰林院联合产的夸夸集走了。

    王华一颗老父亲的心顿时又提了起来琢磨着要不要由自己这个当爹的稍微捧个人场,省得这小仕途就倍受挫……

    看着文哥儿那轻松惬意的小小背影,谢迁转对李东:“你看看你,自己诗瘾大,起了个坏,现在文哥儿别的没学,就学到你那了。”

    要不怎么说学海无涯呢!

    大伙自我说服了一番,纷纷抱着“我不是在为自己拍龙,我是在为江山社稷以及广大黎民百姓拍龙”的态度开始落笔,嘘起来那叫一个大气又开阔。

    这小在庄严肃穆的紫禁城里走动就跟在自己家里瞎溜达似的,一都不带张和拘束的。

    有王鏊一手,其他人自然也陆续写起了相应的诗文来。

    文哥儿拿到以后顿时肃然起敬,越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这些前辈们捧起来可比他明太多了!

    太养羊这事儿吧,起因还是他们苏州老乡周臣画的《乞儿图》。人文哥儿一个浙江的都能把画献上去,他一个苏州吴县人哪能不动笔?

    结果没憋多久就不得不杀买酒请客了。

    足见李东这家伙写诗的瘾到底有多大!

    目睹整个过程的王华:“…………”

    别看他平时看起来为人十分正经其实他私底对于记录这朝堂逸闻(八卦)也颇有兴趣,平时在家里没事就整理整理一些有趣的官场见闻准备将来退休后印刷成书供老友与后世人看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