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戏明 第414(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文哥儿也听李东他们介绍过潘辰,说是潘辰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只是考试运不太好。

庶吉士全都带过去,这可都是年轻人呐,多好的劳动力!

    潘辰祖籍浙江,但年幼时便父母双亡,随叔父于京师,与同在京师大的李东是多年好友。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文哥儿一听李兆先的岳父是潘辰,顿时想起来了。

    这几年潘辰负责当翰林院的图书馆理员,每次他去借书都能和对方聊上几句来着。

    既然是相熟的人家,文哥儿自然是直接恭喜李兆先喜得良缘,并且开开心心地谋划起这次陕西之行。

    碰上家风好又得来的,谈婚论嫁不是什么稀奇事。

    文哥儿准备把心成员都游说好了,再去悄悄征询他们的意见。

    结果文哥儿没犯愁几天,正旦假期都没过完呢,李兆先就找了过来,说是自己婚事已经定来了,定的是潘辰家的女儿。

    等了正月天气稍微和一些,他们就可以发了,到那边以后正好锣密鼓地土豆!

    事实上文哥儿自己也不可能去太久,多也就去几个月的事。

    陕西那边有他师叔杨一清!

    潘辰是别人举荐上来的翰林院待诏,也就是不经过科举直接给的九品官,和赵九成他们的鸿胪寺序班一个质。

    很显然,李东他们挑姻亲不太看品阶。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远门,且还是去河西走廊那么荒凉贫瘠的地方。

    这好不容易自己顺利了考场,还能栽在别的考生上,就说他够不够倒霉吧!

    李兆先都二十一岁了,本来早就该成亲的,可他前几年忙着科举,他爹又初阁,都没把心思放在这上,一来二去便耽搁来了。

    若非有朋友极力举荐他到翰林院,他还只能过着每天吃吃喝喝写写诗文、时不时和大佬朋友们聚个会的日,多么枯燥乏味!

    等到七八月收成了,又可以趁着天气还没彻底

    反正这么一番折腾来,潘辰就不再场考试了,安心当一个大隐隐于市的京师名士,往来的全是李东他们这些当代名

    现在潘辰考了四次乡试都是临时病倒没考成,第五次去考的时候旁边的考生突然伸手拉他的答卷过去看,得潘辰也被牵连得不得不终止考试!

    这一来二去,是把他拖成了大龄青年,这次怎么都得先把婚事定

    反正一般都没他们

    文哥儿听李兆先这么说,有些失望地说:“那我再琢磨一怎么办才好。”

    这说明什么?

    成亲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成婚之前基本没李兆先什么事。

    李兆先与元思永也已经非常熟稔,当然知晓文哥儿对河西走廊的规划。他犹豫着说:“我爹说接来要给我议亲……”

    姻亲这事儿本来就是看父辈友圈如何的,李东趁着过年与潘辰聊了聊,脆利落地把婚事给定了来,准备走个程序就让李兆先和潘家女完婚。

    不一起去河西走廊土豆实在可惜了!

    只是也不知他们愿不愿意去。

    也就是说,要是不用去太久、不至于耽误婚期的话,李兆先可以自由门了!

    这说明他老安全了,去了陕西就跟回自己家一样!

    同行的有他师兄李兆先和挚友元思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