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戏明 第447(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文哥儿也是当初去农研所参观的时候看过这玩意,碰上母难产便想起了这件事。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汪机好端端一个名医世家的人都没想到自己居然有兼职帮牲畜生产的一天!

    牲畜主人都对汪机他们激不已,取珍藏的酪送给他们作为谢礼。

    见主人满脸心疼,文哥儿也觉颇为可惜,便和汪机讨论起当前平能来的助产仪

    这能给他们当饭碗的实在学问,来听课的人都听得非常认真。

    后陆续又有几次这样的登门求助,汪机对产钳的使用也从一开始的张变得越发从容了。

    母也没受到太大的伤害,更没有现一尸两命的惨剧。

    他和汪机讨论了一番,决定先试着造两把在牲畜上多试试,要是能救犊也算是把费赚回来了。至于人用的,也照初生婴儿脑袋的平均大小造两把备用。

    众人没过几天便再次在王守仁那“快到了快到了前面就是了”的忽悠之抵达了渭一路乘船东归。

    这十来次成功的实践让汪机对这助产仪产生了极大地信心。

    后两个月,开始有难产的妇也找上了他们,起初算是病急投医,想着这位汪医者既然能解决牲畜的难产问题,妇家里人便跪着求汪机救救他们媳妇和孩

    文哥儿提这东西,一开始是用于牲畜的,的是牲畜的助产

    一开始他们用起来还很不熟练,其中两次犊被他们拉来后还是死了。只不过也只有那么两次,剩那十来次都成功救了难产的犊。

    汪机一向心系病人,得知母都有命之忧后想也不想便应了来。他从小就钻研,各家医书都看了不少,知晓难产也有许多,因此没有立刻给人打包票说自己一准能救活,只带上产钳与药箱过去跟产婆讨论是什么况。

    到了船上,大家不是忙着整理此次西北之行的收获就是围坐在一起畅聊“关学”,竟是没人觉得枯燥乏味。

    连汪机这位随队医生都大有收获,手不仅攒了许多西北特有药草的图文资料,还从文哥儿的启发里开始痴迷于研究一样东西:产钳。

    其实算来也就辛苦行都司这一段路,到了陕西境路四通八达,多只是路上苦闷一些,倒是不用他们自己赶路了。一路上的驿站也已经通知到位,只要他们到了驿站就可以换或者换乘。

    如今坐到了官船的船舱,汪机便认真地把这些实践经验都记

    牲畜用的助产和人用的产钳差不多,大抵都是借助仪帮母把孩牵引来,只是大小与生理特在规格和形状上有差异而已。

    最好能把人能用的产钳也来。

    汪机也教得万般细致,一都没有保留。

    河西走廊的人家多,几乎是家家都会养上几(上偶尔还会颁布制百姓为朝廷养的政策),光是牲畜助产来的前一个月就遇上了十来次,每次都是汪机带着几个壮的军汉过去一通忙活,把即将窒息而亡的犊给救活了。

    因为他去一牧民家玩耍的时候正好碰上人家邻居有难产,怀了那么久的小没能保住。

    私心里,文哥儿是希望用不上的。可倘若当真倒霉地碰上难产这要命的事,这简单的助产仪也算是多一重保障。

    临走之前,他还照文哥儿的安排开了一次关于助产仪使用方法的专业培训,尽量培训了一批能够掌握正确使用助产仪的产婆和牧民。

    在这资匮乏的地方,这等同于他们最规格的答谢了。

    这一去,人用的产钳也正式派上了用场。

    毕竟,听说汪医者本来学的就是救人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