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戏明 第459(1/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如果我只是想邀朋友一起闹,何必费心费力联合那么多人筹备这场演?”

    文哥儿信忽悠起边听边哼哼唧唧的小猪崽:“真正的朋友,闲暇时我提几条腊,他几棵芹菜,你再来一小包茶叶,坐来就能吃吃喝喝畅半天,哪里需要那么大费周章呢?”

    朱厚照听着听着气就消了大半,他对号座了一,他们就是随便坐着聊聊都很开心的真朋友没错了!

    想到文哥儿确实只邀请了李东他们,平时和文哥儿玩得好的杨慎等人都没过去,就算去了也是忙前忙后帮着活,所以这确实不算是文哥儿不带他玩。

    朱厚照不由问:“这样就行了吗?”

    只要让大家都知河西走廊和敦煌,难就可以开发西北了?

    文哥儿:“当然不是,孔圣人说过治理地方的几个步骤,首先吧,要让人多起来,接着是要让人富起来,人多了也富了,就得着手搞好教育工作了。现在我们连第一步都没成,谈什么‘这样就行了’?只能说是刚刚起了个。”

    不是给政策倾斜还是搞招商引资项目,都是为了引人去西北。

    自古以来移民实边就是边防政策,秦汉时期都是把商贾和百姓行安排去边境,实打实地用数十万百姓筑成血城——你家就在这里,你不豁命去保家卫国你家就没啦!

    所以说,有人的边防线才是最好的边防线。

    至少在冷兵战争时期是这样。

    只是人都向往安定好的生活,没有人喜生活在随时有外敌过境抢掠的地方。比起那又缺又危险重重的西北,人们还是更喜生活在富饶的江南地区,常年雨充足,什么作都容易

    明朝的执政方式也注定了皇帝不可能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大手一挥直接把几十万人迁到边境去。

    毕竟现在的皇帝没有这么权威,现在百姓也没有那么听话。

    更何况哪个地方没几个官?这些官谁愿意把自己老家直接刨了?

    反对的声音多了,事就办不成了,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目前这些边境比较多的地区基本只剩军屯和稀少的原住民。

    明代的移民实边政策基本靠军来落实。

    军吃了最多的苦、承担了最大的风险,到来朝廷还会当成负累,每年都要拎来批判一养这么多军了多少多少钱。

    于是军越发被人瞧不起。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