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戏明 第543(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王实庵啊王实庵,你可心吧!

    李梦等人没能一起去江南,读到何景明他们的新作后不禁拍案叫绝,只觉何景明他们去一趟笔力渐。他们若不多动动笔,以后可就要叫何景明后面考上来的给比去了!

    小年轻不懂事,你这个五十好几的人难也不懂事?

    如今《新报》已经在读书人之中大的影响力,又直接挂靠在东、背靠着东这株大树,早已不是旁人说取缔就取缔的存在了。

    能有资格坐官船的不就是他们这些人吗?

的人才忍心把他们仅有的这活路给夺走?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李梦也力邀年轻一辈的同僚们写诗唱和。

    当然了,坐在最上的皇帝也并不无辜就是了。

    经过连续几年的发酵,《新报》的影响力早就渗透到大江南北。王磐的《朝天》本来只是在小范围传播开,如今合何景明以及康海这两支笔杆的宣扬却是一传遍大江南北了。

    百姓上一重又一重的摊派就是这样来的。

    正是因为他们有皇帝放的权,所以他们平时在地方上也是可以发号施令的。这些太监的权力直接来自于皇帝,自然会积极地帮皇帝办妥所有皇帝想办的事(比如圈几个皇庄、搞大工程之类的),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顺便办自己的事。

    接来的好几天,王华都觉同僚们的目光让他如芒在背。

    再想想王华儿不仅是谢迁未来女婿,同时还是李东学生,得了,莫非是阁两位大佬都想摊派的事?

    有人已经暗中写信通知相熟的外官让他们最近收敛一些,千万别撞到枪上。

    有人见年轻人们这般闹,不免和李东调侃两句:“你看这后生不仅名字和你差不多,起事来是不是很有你当年的样?”

    这两篇文章一朝中许多人都没过好这个七夕。他们固然是没有指名姓没说是骂地方官还是骂中官或权贵可是《朝天》里明明白白地写了“官船”二字,谁读了不得代

    甭这些人是怎么个想法,最后都得私骂王华几句。

    他们除了站在离皇帝最近的位置外,还跟文武官员一样有外派的职务——镇守太监,他们可以预地方上的军事、行政等等裁决,你若是不给他们面,他们可以直接走自己的渠里告你黑状。就是这么不讲理!

    还有些想得多的就开始琢磨这事儿是不是谢迁授意王华的。毕竟谢迁和王华可是老乡以后还会成为亲家,王华事能不和谢迁商量?

   

    若说年轻一辈里起事来最像他的,还得是他自己的学生。

    最明智的法就是大家默契地当并没有这个问题。

    很多事只有反反复复被提起才能真正提上日程。

    所以说如果当真有“尽鹅飞”的一天,绝对不能忽视朝中文官、武官、中官以及宗室权贵等任何一方的努力。

    康海的文章同样也是锋利如剑直指那些不顾百姓死活胡摊派徭役的恶劣现象。

    若是《新报》从一开始便对诸多尖锐问题手,本没办法在众人的默许成为舆论的风向标。

    不少人都对王华心生埋怨:大过节的你怎地把这样的文章刊登来?

    想要人承认自己的法不对是很难的,更别提是要以把到嘴的好来为代价的承认与改过。

    别小看大明的太监,皇帝为了搞制衡给太监放了许多权利,像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平时就有资格替皇帝往奏折上批红。

    像王磐这首《朝天》其实早在两个月前就传到朱祐樘耳里了,朱祐樘也召阁臣们讨论过了,只不过这到底只是一首民间小曲而已,着实代表不了什么。这不,只两个月过去便没人再提起了。

    别看那小这几年表现得中规中矩,仿佛什么格的事都没,实际上今天这个台不就是他给搭起来的。

    李东笑了笑,并没有回应这样的调侃。

    甚至连司礼监那些中官看他的神都不太友善。

    也不单是中官会这样,各地的文武官员到了地方上也会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