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5章 生产力啊生产力(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大哥又指着田地的边缘:“今日喊你来看地,就是想商量商量,约人手,先将田埒(liè)建起来。”

    也就是说,这时代的粮亩产量,大概只有21世纪的几十分之一。

    “见过里正。”

    衷,说:“此事不急,这两个月我在乡中问问,可有庸耕者愿来耕作。”

    毕竟这年没有化农药,带来的不是生态,而是低产。农是木、石、骨、铜、铁各材料混用,耕作技术也有待提。若想有好收成,只能用行提升,有郑国渠的关中,修了都江堰的成都平原,成了秦国最大的粮仓,支持着秦王发动一场又一场战争。

    里正却面不善地说:“衷,黑夫,汝等在这封土边上转悠作甚?律令上写了,若是破坏了封土,不是故意还是无意,都算‘盗徙封’,要被判耐刑。假如汝等敢偷偷铲掉它们,再把自己的田往外扩充几步,那就是‘盗田’了,罚更重!哼,休怪老夫没有提醒过汝等!”

    哪有数据来自《秦汉粮亩产量考辨》,因为所用记录主要是汉代的,所以稍有削减。

    但即便如此,粟的产量也只是比200年前魏国的“亩产15石”了一,加上租、赋又重,多求个半饥不饱。

    所以黑夫特别能理解这时代的农稼艰难,没有机械化的帮助,每个农民要的活,是后世的十倍甚至几十倍!一家五到八人,在农忙的时节,必须没白天没黑夜地在地里忙活,才能将这么多的土地耕耘来。

    虽然实行授田制,但秦国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土地,总有一些游者、犯过罪的人被没收了田地。因为秦律对待土地的观念,就是不允许占着茅坑不拉屎,你地不积极?好啊,别了,收归国有,分给别人去!

    黑夫的地虽大,但也有界限,田地的四角都被堆起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土堆,叫“封”,其他人的田地沿着封,建立了四土垣,这就是埒,用来标示地界。

    如今黑夫一个人分到百亩土地,虽然乍一看的,可仔细一想,他便一望都没了。

现代的杂稻田,一亩地多的能产近2000市斤!小米的话,大面积植,一亩也能产八九百市斤!

    此人正是夕里里正,带着几个隶臣活,衷和黑夫只好起朝他拱手。

    兄弟二人指田地的时候,正好后有几人经过,其中一个扎椎髻,着木冠,像个瘦老农的人背着手,远远看着他们:“这不是衷家兄弟二人么?”

    生产力,前世在课本上只是一个的词,此刻显得如此要命。人如果想吃饱肚,亩产不能提升的,只能扩大植面积,也难怪此时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那么大。

    最典型的就是东门豹家,因为他父亲醉酒溺死,算违反了律令,所以土地被收走,县城附近可没空地给他偷,东门豹只能靠其他法谋生。小陶家也是,父二人在为人庸耕佃农,随时可能沦为仆役。

    秦国的农民,在官府委任的田官指导,已经脱离了漫天撒刀耕火的阶段,开始耕细作。《仓律》里甚至手把手地教农民,说撒时,稻、麻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粟、麦每亩一斗,黍、豆每亩三分之二斗……

    “伯兄……就你说的,这地,还是找人来罢。”黑夫一想到这么多农活,就发麻。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