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二章 寺庙之谈(2/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特别是后者作为为官者尤为重要,朱标在后世看到绝大多数官员在面对困境时都是墨守成规,明明只需稍稍改变一些规则就能轻松解决,可是等事都坏的烂了都不知变通一

    朱标还依稀记得,此后父皇会让刘基推荐一人来担任扬州知府,重塑扬州繁荣,而刘基推荐的人正是翰林院的杨宪。

    最后说:“大约有三十多,还不算一年四时三节,以及元帝、元后、太后及嫔妃皇们的生辰节气,到那个时候还要另外加收税赋”

    “怎么个加征法?”

    吕昶说着连双手的手指都比划不够了。

    胡惟庸还好那么一,但也没好到哪里去,在前期时受李善节制和时常提醒指多少还有些收敛,使他多活了数年。

    就如同刘基所评价,有丞相才能,却没有丞相的量。

    在朱标看来,不敢承担责任的官员是永远也担不了重任的。

    语气:“现在你们该明白何为世,何为民生,何为扬州了吧”

    他们有着同样的优,都是吏,事麻利,都还能够在艰难的环境,困难的任务当中寻找到最合适的办事方法,独有的理制度。

    朱元璋不解:“民如此不堪,朝廷再蠢也应该调整朝政”

    “官吏为何如此的贪婪,难衙门里就没有清官了吗?”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吕昶想了想说:“比如,颁旨万岁节要到了,朝廷每人家孝敬五十钱,等旨传到州府便会是一百钱。传到各县便是一百五十钱,等到衙门官吏来收取的时候便是两百钱”

    最终苦了百姓也害了自己,这些遵守规则的官员们有错吗,他们有什么错,一切都是规矩行事,事不成只能说是天不助我罢了。

    与他们能力相媲的便是他们的搞事能力,而且还是皇帝最忌讳的不禀告独断专行。

    明白了,老朱这明白了,目光不断环视着众人。

    吕昶说着还止不住的叹气:“最终上缴给朝廷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大分都落到各级官吏手中了”

    面对皇上的问话,吕昶只能连连摇:“苛政之,绝无清官,因为朝廷早就断了官吏们的饷银,为官不贪,自个也会饿死啊”

    对此朱标非常理解,但理解归理解却并不认同,这样的官员是不了事的,说不好听,他们就是害怕承担责任,他们害怕因为坏了规矩而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由此看,胡惟庸和杨宪两人实属人才,他们敢于担当敢于改变,只是因为格的原因让他们两人殊途同归,只不过是一个人早些走一个人晚些走罢了。

    吕昶悲愤摇:“朝廷为消灭义军早已不顾一切,为征军费只能是杀取卵劫财于民,再加上各地贪官污吏从中取利暗中加征”

双手一个指一个指开始比划:“有人丁税、田亩税、割税、秋税、冬税、工税、料税、五禽税”

    杨宪此人加的时间并不算太,有时候朱标常常会拿杨宪和胡惟庸相比较。

    杨宪可就差远了,不听刘基的劝教,独立专行,一旦登得大位便不知自己是谁,这不死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