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17(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所谓今非昔比,那是因为,自宋以来被异族欺负,国家分裂,汉室被欺压,无能反抗的局面已然由朱元璋终结。

    被异族欺负太久,久得他们都忘记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人,无须再旁人面前低人一等了?

    大明得天,几次与北元战,如今天依然在大明手里,由此可见大明的盛。

    哼,不说完全践行朱元璋的这要求,至少是不是一个个也别总想着怎么才能让大明朝跪着迎北元吧。

    有底气的还求着北元,你们真不怕丢尽汉室祖宗的脸?

    朱雄英中闪过一光,十分凌厉的:“我大明境,由不得别人的主。”

    大明与北元之战,是国家之争,天之争。显然,北元败了,仓皇逃,这才有了北元。

    哎哟,得秦王这话也是不容易,朱至也拍案:“行,那我就等二叔的好消息。”

    汉人也罢,各族人也好,朱元璋可从来没有分过几等,而是一视同仁,只要大明境,守大明之法,不是什么人,那都是大明的民。

    朱元璋就意识到了,纵然他驱除鞑虏,不再让汉人成为最等的人,可是跪得太久的人,依然控制不住的跪着,面对前来大明议和的北元使臣,他们竟然会从心底里生畏惧?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笑话!了大明的京都就该守大明的规矩,真以为现在还是他们元朝,由着他们蒙古人在大明指手画脚?

    怎的?北元的人多看他们几就能让他们成仙成佛?再不济能让他们衣无忧?

    朱元璋都不乐意北元了应天还敢不把他们大明放在里,有人反倒迫不及待想求着北元对他们多看几

    北元使臣一再求见朱雄英都没能见着,偏大明对他们的控诉也给了反驳,怎么,他们应天的时候不着急要见他们的太孙,如今反而急起来了?

    比起等秦王的好消息来,必须得是先等着秦王妃的消息。

    北元的人未必不是想通过大明的朝廷达到施压的效果,可惜他们没有捉住重

    早朝之上朱元璋一句话都不说,可是了早朝后,朱元璋就得跟朱雄英叮嘱,“北元的人,好好治治他们,好让大明的臣们都明白一个理,我们大明今非昔比了。”

    切,朝臣们是不是应该牢记一,他们的俸禄都是谁给的?

    大明的太孙,是他们想见就见,不想见就不见的?

    大明朝的君臣,君臣弱,这是朱元璋凭一己之力杀来的。

    你们可千万别忘了,朱元璋早就放过话了,大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客,什么客?客随主便是为客。

    就连燕云十六州朱元璋都已经夺了回来,大明不再是宋,由不得别人到他们的地方指手画脚。

    你们不要脸的吗?客人往你们脸上唾沫,你们还能怡然自得?

    啊,你们这么不要脸也是你们的事,跟大明朝没有关系。

    显然,我方输完败那想给北元脸的人,那就不用说了,朱雄英想什么时候见北元的使臣,只须看北元的态度。

   

    他并不将人分等,可他不分,有人打从心底里还分是吧。

    这发现是让朱元璋很不乐意的。

    反过来,当客人的想要凌驾于主人之上,对主人家的事说三四,不把主人家放在里,是为恶客。

    对此,上有人怼了。呵!真是觉得使臣远来就可以不守大明的规矩?你是被蒙古欺负太久,跪得太狠,以至于大明朝建,至此我汉室得以直腰板,你们反而不乐意?

 “你得对。”秦王不是那坏到骨里的人,更不是不拿人命当回事的人,因而他能理解朱至对生命的看重。

    是以,秦王一拍桌:“行,就那么定了,这事我。”

    为了这事,朝廷上也有了争执,有人觉得不必和北元的使臣闹得太僵,两国不是在准备议和,再开互市?既如此,不如早早和他们接上,该怎么商量事就怎么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