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93(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因此,大明的第一回 武举,报名参加的人不少呢!

    文臣只要会读书,能识字,能言善辩就好。武将呢,明明他们本来就只需要会打仗就好,现在却有人要求他们还得读书识字!

    听到这里,得了,谁也不敢吱声了,不就是去学着理那些琐事吗?没什么难的,只要他们有心,难不过打仗。

    相比于朱至让人题,武举那边虽然前朝有先例在,朱雄英办起来,因着是大明朝的第一回 ,也是想榜样来。

    被魏国公那么一怼,武将们确实不怎么好意思,皇帝不想废了他们,可是要说一直用他们,怎么用?不是让他们学着去那些俗务,能再随便让他们打仗去吗?

    因着是去年已经了诏令的事,各省州府都已经准备着,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人觉得,朝廷莫不是在开玩笑?

    不过现在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太一样了呢!

    反正魏国公觉得,他们这些武将虽然是打仗不假,最擅的也是打仗,并不代表除了打仗之外,他们什么事都不了!

    泰定帝就是不想让武将们在朝中的位置一降再降,这才让他们多学着,省得将来朝堂上没有他们的容之地。

    一时间,让好些人都受到一阵恶意,他们要以为是自己想错了,可是对于朱至嘴角勾勒的冷意,让他们在这一刻意识到,朱至相当想挑事。

    面对这的问题,朱雄英与一众参加武举的人:“没有关系,将来这朝堂之上,咱们武将也能言善辩,彼时,谁还能说我们武将鄙?”

    朱雄英对此的解释是,“科举选的是文人,不要求武艺,可是我们武举却要求会读书,能识字,这难不证明了武举的要求比科举更?”

    对啊,很多人其实没有注意到,对文臣武将的要求越发不公。

问题是不愿意思的,朱至看在里,微微一笑:“不过是随一问,诸位可以随意,想答就答,不想答就不答。不过,齐家,小家大家,都不容易是吧!”

    “太殿所言甚是。咱们武举的,既能上阵杀敌,也能在阵前与人写檄文,那就是我们的本事。”重文轻武的现象,不满的人不少,可惜,朝廷如是,以至于他们就是喊破了咙亦是无用。

    朱允炆作为旁听者,心里想的是,朱至这题得刁钻得很。

    对于有人提这科举都不要求人人都得会武,武举倒是想让人都识字,是不是忘本了。

    反正朱雄英在看到朱至写官员办事

    直到现在,终于迎来了第一回 武举的选,这武举人所享受的待遇可是跟举人们一般无二的呢,就凭这一,读书苦于没有路的人,又怎么舍得放弃另一条路?

    他们武将就全都窝在家里,闲得发慌?拿着朝廷的俸禄不事,他们这些武将也好意思吗?

    可是,他们蠢,难以为魏国公也一样的蠢?

    泰定帝一番良苦用心为他们谋划,一个个不知谢,还要怪罪,那可真是不识好人心。

    朱雄英在第一场比试时说过,上阵杀敌,读书识字的人,好些兵法学来可比不识字的人要容易多。

    至少都已经多年不开的武举,大明已经了诏书,凡大明朝在,终此一生都与科举一般,每三年一开,为朝廷挑选萃的人才,为国所用。

    说着话,朱至已然起:“我想看看,在你们这些读书人里,小家算不算家。”

    为了让人看得清楚,朱至更是让人图。

    不打仗之后怎么办?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这话一,立刻引得一阵叫好声。

    对此,朱至算是一个有心人。

    这况不能说不好,朱雄英其实更希望他们能够打破所谓的规矩。

    如今天渐渐安宁了,总不能一直寄希望于天不宁,才能让他们有仗可打吧?

    朱雄英看着这几十人,其中多数是穷苦人家,更多自于武将世家。

    毕竟,泰定帝如今已经开始安排武将们往各值,这个事,不少武将叫苦连天。最后更是到了魏国公面前提起此事,只为请魏国公个面,打消泰定帝的主意。

    针对各个门的行事章程,每个位置都写了细节上的办事程,反正,照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