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139(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结果不珍卿所料,来谢公馆的客人,多是读过书的人,都知《伤仲永》怎么回事,读完珍卿写的“告示”,多是付之一笑,倒不求要见五小

    而如果不谅的话,哼哼,就别怪她没有好脸,到时候别说,本人没有提前告知。

    《葫芦七》倒还没印来,珍卿没几分心思,先莫名挣了这三百块钱,她今年到底是什么运数啊。

    珍卿代他们,来客只要说是来见她,就把这个《告访客书》,给客人们看,说五小在用功,不能见任何人。

    珍卿写完这个小品文,又用中等纸誊抄了两份,命家里的家佣人收着。

    ……

    先讲杜太爷没啥学问,都知从仲永那里取教训,顺势请访客们谅她是个学生。

    没过一个礼拜时间,杜教授给珍卿拿一本书,是商事印书馆的《教育指南》。

    珍卿打开信封一看,果然是三百块的银行本票。

    反正不认识的客人,但凡她正事的时候,现在就一律不见就是了。

    杜教授还夸奖珍卿:

    珍卿觉得有烦恼,就把《告客人书》收起来,不给人看了。

    很多人看了她这篇小文,不但没有骂她骄狂放肆,反而援为妙闻奇事,引得人们众相传,还把这件事传扬去了——只不过对着人的时候,不一定能对号座罢了。

    若诸亲贵友,能晚辈求学之迫望,遗余于悠闲书窗之光景,余诚心拜谢前辈海涵。

    说着,杜教授给珍卿一个信封,说里面有三百块钱的银行本票,是谭之迈先生给珍卿补送的稿费。

    连杜教授都被众人捧,成了教女有方的典范。

    珍卿翻看这谭编辑写的文章。

    家祖少私塾启蒙,自来学问稀松,不通文理世故。闻仲永之伤,而能幡然自省,闭门拒客,吾少年时之矣。

    “谭写了这篇文章,对读者大有教益,算是了一件利人的事。

    这文章在故事中穿议论,给读者输一些教育理论。

    文章果然隐去她的真名,用一围炉闲话的调,讲述珍卿生活中的一些闲谈逸事,还附上了她的一些诗文——就包括她的那《告客人书》。

    吴大哥第一个不赞同,他读珍卿这个《告访客书》,觉得有太轻狂了,恐让客人观不好,对谢公馆名声不利。

    “爸爸像你这么大

    那文章虽是谭编辑写的,但其中引述了珍卿的诗文,所以也应当有稿费。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就是陆三哥、吴二,无条件地支持珍卿。杜教授觉得此事大有趣,他对这事是乐在其中的。

    见到别人抄录珍卿的《告访客书》,一时间如获至宝,说要拿珍卿的诗文,还有她的言行趣事,写一篇文章来拨家朋友们。

    若不能,愚生晚辈,当尚无方之民,效仿悬榻青之故事,勿谓言之不预也。

    杜教授在一边给珍卿说,《教育指南》这一期杂志,发行以后一礼拜,销量就比往期增加三倍。许多报纸刊都转载这篇文章。

    望诸尊客辈明察,余正值青少年,为求学之要害关,三更五更犹恐虚度,,却要应酬各界人士,无谓妨害学习之机,实在苦不堪言。

    杜教授在商事印书馆,有一位叫谭之迈的编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