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454(1/6)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想到一直败多于胜的对外战争,还有日见艰难的民生,珍卿除了以作画排遣心中苦闷,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要枉作忧思,等好了多一些实事,也比现在胡思想来得

    三哥陪着珍卿吃完早饭,又要门忙碌去了。珍卿从窗中看他稳稳走南国的风中,跟廊被胖妈带着玩的杜保堂说了两句话,又跟在柴棚中烤炭火的杜太爷和寿康姨姥老招呼一声,他撑起伞慢慢消失在大门外了,珍卿轻轻叹息一声才将窗阖上。

    珍卿家里的人其实还多的,杜太爷和杜保堂自然一早就在这里,杜教授在梁大有晚课也会在这留宿,改名叫谢智在梁大念数学系,学没多久就自然跟着小姑小叔住。寿康跟他的姨姥姥也在一起住。如今萧涣贤、萧涣洁经常来吃饭也偶尔留宿,这么多人都在时家里着实闹得很。

    鲁州教育名家萧鼎彝先生是当局教育委员,他原本就想带着幼幼女在港岛就学,后来据说看到谢公馆的事迹就改了主意,把幼涣贤幼女涣洁送到梁州就学,自己也在梁州继续从事教育相关的工作,还受当局教育的委托参与五校合并的事宜。涣贤跟涣洁都通过了梁大的学考试,涣贤的是数学系跟同系,涣洁外文系珍卿若带课也会教她。

    郭寿康跟本就是相投的朋友,两人跟后来的涣贤、涣洁也很要好。他们四人格竟然很互补的,原本敛的会开朗些,原本天真的会伶俐些,原本气的会豪些,原本豪的会细腻些。珍卿经历变后暮气沉沉的心境,看见他们这些少年少女都会回不少。何况婴儿杜保堂生来就喜人多,喜朝气蓬的年轻人陪着他说话玩耍。

    但杜太爷有时觉得不兴,去年夏天时他们一大群人住新居,家里行客坐客络绎不绝的,有生人不知这一家主人之间的关系,难免有说错话闹笑话的。

    有个教外语的华侨教授姚西莲,去年初来客鬼使神差地问杜太爷一句,为啥跟杜不住一个房间,是不是老两吵架了?杜太爷当时简直羞愤死啊,当着姚西莲的面霍然起,就翻着白气咻咻走开了。那一天待到客人走净了,杜太爷就咬牙切齿地找到珍卿,骂那假洋鬼姚西莲妥妥不是好东西,还想让寿康姨姥姥搬去住。珍卿自然不会赶人而惹寿康伤心,只好想方设法对外人说明姨姥姥份,让杜太爷不再蒙受不白之冤。

    南国的雪终究成不了气候,珍卿在画室里清静地作着画,到中午雪就慢慢不再了,地面上的积雪尚不到脚踝呢。

    中午,郭寿康在他的凤翔中学吃饭不回来——这是南迁过来的寓人士新建起来的中学,三哥跟萧鼎彝先生、岳璋先生都是校董。萧涣贤就带着和涣洁玩捕鸟,珍卿抱着杜保堂在一旁凑闹,杜保堂这小捣莫名兴奋得很。杜保堂总是不停地弹着嘎嘎笑,一有动静再傻的鸟也不会过来。不过虽然没玩什么名堂,大家凑在一块好像也兴。

    午后,杜教授从他城中家里打来电话,讲的还是已被安排在望城乡的禹州亲戚。杜教授跟珍卿说,前几天杜太爷冒寒风跑到乡,把明堂侄的遗孀薛桂枝骂个狗血淋,薛桂枝忍辱受气地平静了几天,今天还是又闹事故了。

    杜太爷堵着门骂侄孙媳妇的缘故,也是说来话了。

    珍卿一家到梁州秋城定居之后,珍卿想到以后若遇轰炸少不得要住到乡,老家禹州会有许多亲友来投奔,像那些不工作的老弱妇孺们,与其住在城中生活成本老,其实不如也住在乡。珍卿就跟三哥说,要趁早拿些钱在乡买些土地建房住。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