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荒年囤粮记 第128(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因为世代积攒来的家当,每个儿都分了二十几亩地。细娘外祖家是商人起家,所以母亲带来的嫁妆银更多,她父亲用妻的嫁妆银买房置地,再加上夫妇二人经营得当,居然置份不小的家业。

    木槿看向心事重重的细娘。

话,女人们心里总算有了定海神针。

    所以自老大开始,每个儿都在十来岁的年纪被送到老秀才的私塾里念上两年书,老夫妻俩不求别的,只消儿认得几个字会算数就成。

    而细娘却不像同伴们般安心,临近离去,她东张西望,仿佛在期待什么。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老婆活的年岁越久、经历越多反而越后悔当初把儿给固执酸腐的老秀才,所以听老大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起孙女,老婆气急。

    分家之后,祖父母跟随家过活,祖父十多年前就病死了,只有祖母还康健着,是周围有名的老寿星。

    跟她一般岁数的,早十几二十年就被埋黄土里,现在烂到骨渣都不剩,早年费好些年都想不清楚的事儿等快土方才咂摸味来。

    或许这回就是彼此最后一次打照面了。

    她已经七十岁,除却富贵人家,整个江梁城也很难找到如她般寿的,就算早年间也唾弃丢掉清白的妇人,但活了那么多年,老婆竟咂摸不少大理。

    若无意外,她应该在期盼亲人们的到来。

    结果好的没学到,坏的倒给学了个十成十。

    受过众多苦难而且即将离开家乡的细娘,即使已经被叔伯迫殉节全了名声,她依旧渴望再见他们一回。

    老大快五十的人

    儿多学会《千字文》《三字经》而已,但开就是“之乎者也”“曰”,至于“曰”后是啥,四个儿没有能说清楚的。

    她跟老的家业不少,江梁城又不比乡,若想理好家财总要认识几个字才不至于被人蒙骗去。

    经历的生离死别多了,那所谓的清白不过是给世人看的,清白也好、不清白也罢,都改不了命数。

    老婆颤抖着伸手,招呼细娘过去。

    四个儿老三最有息,结果却被那群天杀的土匪给杀死,最小的孙孙女死不见尸,祖母睛都要哭瞎了。

    她怕祖母也会跟叔伯们一样嫌弃自己。

    等天大亮,细娘的叔伯方才姗姗来迟。

    经历逃荒,车队里很多人心里清楚路上往来比想象中更为艰难,而且他们还不晓得去哪里定居,犹如浮萍漂泊不定,他们明白细娘的心思,倒没有促赶路。

    就算在江梁城里,几十个人里都不一定能找到个识字的,所以她家有四个识字的儿着实令不少人艳羡,老夫妻俩也兀自得意。

    看见祖母,细娘在几步之外跪

    她耳朵早两年就听不见,听老大重复好几遍才确定细娘回来的事。

    所以说,人活着不能只把自己拘在个小框框里,不然一辈也就那样喽。

    老婆脚不便利,靠几个儿车拉过来才成。

    大伯父嫌弃细娘丢掉清白,着实不愿再与她牵扯,奈何老母亲一哭二闹三上吊非要来见孙女,最后耗不过老婆,只能答应带她过来。

    大伯拉着木板车,上坐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正是她的祖母。

    在外受苦的游希望在家乡、在亲人得到藉,哪怕曾经的记忆并不愉快,可他们在心里不停对过去的记忆加工创造,最后剩的只有好。

    听老大说细娘回来江梁城时,祖母还扯着嗓问:“啥?细娘回来啦?你可别诓骗你老娘!”

    看见四个儿一辙的迂腐,老婆总觉得当年不该把儿送去老秀才的私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