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千二十七章 休要luan我dao心(1/5)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玉宣国京城,永嘉县一条陋巷院

    那个自称夜中捉妖路过此地的中年士,嗅了嗅,笑:“先前在院外巷,贫就闻到了一草药香味,这才停步,如果贫没猜错,其中就有乌与生姜,怎的,你还是个土郎中?”

    宁吉赧颜:“哪敢说自己是郎中,只是在逃难路上,从一荒废的药铺,无意间找到了几本药书,边走边学,都不敢说学到了。”

    士说:“若是不介意的话,拿来看看。”

    少年连忙起,咧嘴笑:“这有什么好介意的,吴稍等,我这就去拿。”

    爷爷上了岁数,睡觉浅,少年蹑手蹑脚去屋,轻轻取一个自制的樟木盒,回到院给那位谈吐风雅的吴

    陈平安接过木盒,没有急于打开,笑:“贫先猜上一猜,盒里装着的药书,书籍编撰者,多是最近三百年间兴起的火神派一脉。”

    少年错愕不已,满脸震惊:“吴真是未卜先知的神仙?!”

    陈平安摇:“这一脉的医家、郎中尤其擅用姜附,据你晒的草药,不难猜,没你想的那么神神,跟仙术无关。”

    宁吉恍然,虽然这位吴“自揭其短”,宁吉反而愈发敬重这位从不故玄虚的门仙了。

    如果不是陆沉破天机,陈平安完全无法想象,前这个消瘦少年,就是那个能够让文庙兴师动众到寻觅的漏网之鱼。

    陈平安打趣问:“你竟然还知火神派?”

    宁吉,羞赧:“经常卖药材给铺,时日久了,就从郎中们那边听到了些说法。”

    陈平安笑着打开盒,拿起那几本书,想来少年背井离乡这些年,凭此药书,既能治病自救,也能采药赚钱。

    不过这些书是坊间书商刊印的线装本,版刻劣,文字经常会有错讹,药书不同于一般杂书,一字之差,可能就会谬以千里。

    “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陈平安快速翻了几页,笑:“意思就是说一书籍,不底本有多好,传抄、版刻多了,就容易现纰漏,错、脱、倒字,在所难免。以后有机会的话,尽量去寻找些好的底本,对照着看,学那秘书省正字、校书郎仔细校勘文字,纠正纰漏,免得后世以讹传讹。”

    宁吉使劲,默默记在心中,只是少年一想到自己的那储蓄,就开始犯愁,不知猴年月才有钱购买那些所谓的善本。

    陈平安随:“那乌是你采而得,其实同样一味药草,采药的时月和地不同,就各有各的名称和药了,此理不可不察。像这乌,在古蜀地界的黄国,以及那大骊龙州,前不久更名为州了,药就比别更好,又以每年九月采摘、曝晒尤佳,不过在州那边,别称泥附,既然一方土养育一方人,那么最为讲究土的药材,自然也是差不多的。”

    宁吉神熠熠:“吴,我以前只听说过大骊龙州,以后一定去那几个地方走走看看。”

    “少年血气旺盛,志存远,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陈平安,将那几本书放回樟木盒,还给少年,笑:“人生路途漫漫,得个休歇,还能喝一瓢解渴,就是善缘法。贫就与你多说几句题外话了,自古各脉医家,素来分歧不小,相互间吵架起来,骂人很凶的,不过读书人骂人,不在嗓门大小,往往是越文雅越刻薄。”

    陈平安以手掌压樟木盒,“其实分歧不在书,还是在人。既在服药之人所地界的气候各异,也在用药之人的个人师承和见解。宁吉,你也算是读过几本药书的人了,那贫就要问你个问题了,各脉郎中如此吵架,到底谁对谁错?”

    少年用心思索片刻,言又止。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