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梧桐更兼细雨(2/10)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郭曼

    陶弘行笑:“崔宗主觉得如此,那就是如此好了。”

    桌底一只绣鞋蓦然一翘,作势要踹他脸庞一脚,罗巾笑骂:“狗想看啥?”

    最终度有多,大有多大,各凭本事就是了。

    因为包袱斋的开山鼻祖,主人张直,就木客一脉,而且属于那欺师灭祖的叛徒。

    “有些买卖,是注定不能挣大钱的。比如粮。”

    “还好还好,不枉费你们祖师爷张直辛茹苦,多年受气的媳妇,终于要熬成婆喽。只用三千颗谷雨钱,换个好碑,划算!”

    既然有些人,会一见如故,极有缘。当然也有一些人,看着就不想见第二面,比如前这个故玄虚的崔宗主。

    这个“他人”是两人。

    不过不知为何,现在吴瘦有句禅,“容我缓一缓。”

    其实包袱斋也好,洛木客也罢。

    白衣少年抬起袖,摸三颗神仙钱,放在桌上。

    陶弘行问:“听说那些个不问世事的山中野民,终于愿意山了?”

    毕竟如今是半个盟友。那就以诚待人,跟你们几个,打开天窗说亮话,说几句你们钱都买不着的实在话好了。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这就叫心,挣不着钱。心太狠,守不住钱。真是苦了你们这些生意人哩,经手钱财如,哗啦啦来哗啦啦走。”

    “认得么?”

    关于洛木客一脉,这是包袱斋众多修士们一个心照不宣的禁忌话题。

    崔东山使劲攥住胖的肩膀,“说笑了?灵角友是在影,说我为人轻浮?”

    郭曼倩,由衷佩服那个贫寒的陈山主,白手起家,在不惑之年,就已经积攒偌大一份家业,一上山一宗。

    所以今天被崔东山主动找上门,除了吃过苦的吴瘦在心中暗自叫苦不迭,陶弘行几个,都很意外。

    吴瘦笑容尴尬:“崔宗主说笑了。”

    崔东山挪步,再伸手推开吴瘦和郭曼倩,生生坐在凳中间。

    “只有最后一次文庙之行,张直总算没白走,在功德林门那边,从经生熹平那边,听见了一句劝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吴瘦小心翼翼说:“好不容易吃个夜宵,就不聊这些煞风景的事了吧?”

    “知你们包袱斋,都那么有钱了,张直还那么会人,为何至今连个宗字都捞不着吗?你们就不觉得奇怪?”

限起步的约,约定除非改朝换代,才会另议。但是各国朝廷、山上门派,能够凭空多一笔神仙钱,还能给自家渡帮着聚拢人气,对于各个穷得快要拴腰带过日的势力而言来说,包袱斋愿意在当地落脚生,都是雪中送炭的好事,何乐不为。

    其实在那山外渡,那位年轻隐官,确实和气,青衫渡的茶……也是好喝的。

    崔东山一本正经:“这算什么,我连你家那位德望重的老太君,跟皑皑洲韦赦的那故事,早年她是如何梦游莺天,怎就跟窍远游的韦赦不打不相识,又为何最终老死不相往来,遗憾未能结成侣,都晓得嘞。怕不怕?就问你怕不怕吧。”

    郭曼倩笑:“这不是担心嫂跟陶哥不分场合的柴烈火嘛,传去影响不好。”

    一是商家祖师爷,范先生。

    崔东山一拂袖,将神仙钱重新收袖中,“罢了,同鸭讲,实在是教不会你们。若是张直在场,估计他就听得懂了。”

    少年了馆,一掌重重拍在胖的肩膀上,满脸震惊:“灵角友,心宽胖么,竟然还有心躲这儿喝酒?!”

    崔东山笑:“是不是离开青衫渡,每天吃好喝好,终于缓过来啦?”

    好,我怕了。

    一双包袱斋的山上侣,其中陶弘行是敬佩那位年轻隐官在剑气城的所作所为,妇人却是最欣赏陈平安的“惧”。

    吴瘦对此见怪不怪,嘿嘿而笑,夹了一大块鱼嘴里,抿了一大滋味略显寡淡的薏酒,“也不知是哪个吃饱了撑着的家伙,故意对外宣称说大泉女帝姚近之,蒲山黄衣芸,郁狷夫,还有皑皑洲的女大宗师,柳岁余齐聚此地,还有十几号艳名远播的仙,也都到了云岩国京城,使得短短两个月之,涌了一大帮的修士和云岩国周边数国的文人雅士。”

    “错就错在前人歪德,你们这些后人跟着遭殃。记得你们早年包袱斋的二把手,赚钱太凶了,本事太,什么钱都敢挣,结果在文庙那边就被记录在册了。此人早已被张直谱牒除名,所以你们可能都未必听说过他的名字。可怜张直,不事后如何补救此事,不他亲自去功德林那边,如何找门路托关系,都不成,结果就是三位正副文庙教主,一个都没见着面。这,家丑不可外扬嘛,张直是肯定不好意思开的,所以你们都不太清楚吧?”

    馆外边的小巷,来了个眉心有痣的白衣少年,在门那边摔着袖径直走过,他蓦然一个后仰,瞪大睛望向屋,转大步跨过门槛,嬉笑脸:“人生在世,总有那么几件多闲事的无用功,比如医死,扶烂泥,雕朽木,劝-女从良,请屠刀,让商贾赚钱别黑心。”

    罗巾轻声:“且不说什么功在千秋的好名声,只说接来十几年之,整个桐叶洲中,便是遇到凶年荒年,也不至于落个民不聊生,遍地饿殍了。”

    材臃却叫吴瘦的“灵角友”,绷,苦着脸转过:“崔宗主,哪阵风把你老人家给来了?”

    郭曼倩侧过,拱手:“崔宗主真不是一般的见多识广,连这些别家山的密事和文庙那边的幕,都能够如数家珍?”

    听说是商家的那位范先生亲自登山,说服这帮洛木客打破祖训,山。

    郭曼倩

    上次文庙议事,礼圣终于开,等于打开了一层禁制。

    吴瘦连忙赔罪:“不敢不敢,误会误会。”

    包袱斋,明摆着是抢地了。

    连同那个号松脂的男人在,总计有七拨洛木客开始山游历,在各洲选址,挑选落脚的地方。

    崔东山吃瘪不已,好嘛,竟然被一个婆姨给拿了,欺负我最敬重先生,所以就搬先生来吓唬人?

    可就像张直的先前解释一般,任何一座仙家渡,有无个包袱斋,人气是截然不同的。可与地主,互利互惠。

    这与历史上某位以诗词著称于世的儒家圣贤,靠着大兴土木赈灾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崔东山弯曲三手指,轻轻敲击桌上的神仙钱,笑嘻嘻:“我家先生,一直信讲理不举例,等于耍氓。那我就举个例好了,比如你们认得范先生,范先生却不认识你们几个,那你们和范先生,就不算认识,对吧?同理。”

    在崔东山中,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使得诸百家的祖师爷们,从今往后,各自修,就再无瓶颈了。

    除此之外,得了这笔好似及时雨的神仙钱,山上钱的财库负责人,各国衙门,兜里有了钱,腰杆就直,说话就气。

    罗巾笑:“如果青萍剑宗都是崔宗主这样的人,我与夫君这些年心心念念的落魄山,不去也罢。”

    崔东山伸手掌,一手指抵住一颗神仙钱,笑:“我觉得你们都不认得它们,你们觉得呢?”

    关于这个本不知从那个旮旯蹦的“白衣少年”,落魄山的宗宗主,陈山主的嫡传弟……即便报灵通如包袱斋,还是找不到任何线索,前不久祖师爷张直还专门提醒他们几个,不要试图去寻找有关“崔东山”修行脚的蛛丝迹,对此人,保持敬而远之即可。

    是那三山上钱,雪钱,小暑钱,谷雨钱。

    虽然吴瘦自打从青萍剑宗返回,在郭曼倩他们这边,就一直故意表现得颇为志得意满。

    郭曼倩脱了靴,盘而坐,低瞧了瞧桌底,还好,没有那见不得光的场景。

    “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包袱斋有几桩买卖,是一直亏本的,老老实实从别财路找补回来。又有几门生意,是碰也不碰的。”

    如今一些个小消息,传得有鼻睛的,经常大清早的,就可以看到那位二掌柜,独自坐在宁府的大门那边。

    只是可惜了那位陈山主,怎么找了这么个亲传弟宗的宗主。

    二是皑皑洲通商天的财神爷刘聚宝。

    换成那个碑很好的大弟裴钱也好啊,也对,她是纯粹武夫,无法在山上开宗立派。

    郭曼倩冷笑:“怎么,这三颗神仙钱,就认得崔宗主了?”

    郭曼倩微微皱眉,没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