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28章 稳中向好(4/4)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自给自足,同时向外输约六十万石米麦。

    看似不多,但这是东北四省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也是第一个能自给自足的省份。

    铁路的修通和海路船的使用,让朱由检对大旱不再是那么焦虑。

    尤其是时间四月夏季后,山东、北直隶等地,以及山西大同、太原两府迎来了几场及时雨,让许多已经变为旱田的浇田纷纷焕发新生。

    这决定了拥有一亿一千万亩耕地的山东、北直隶两省在保障两省人粮的,能对外输近一亿石米麦。

    北直隶、山东两地衙门的报喜,让朱由检得以安稳的睡了个好觉,而当五月瀛洲将齐国、瀛洲两地况送回大明的时候,朱由检的心就更不错了。

    “至今岁四月,瀛洲移民约二百六十二万,瀛洲本民约一千一百六十余万,劳改工数为一百九十一万。”

    “经臣勘察,瀛洲合该有田四百三十七万余亩,浇田二千三百四十余万亩,旱田七百九十余万亩。”

    “今岁秋后,瀛洲产米麦粮约三千万石,产番薯、铃薯粮约五千七百余万石。”

    “截留本粮后,可向辽东输送七百万石。”

    京城郊外的乡上,当王承恩念杨文岳所写的奏疏容时,旁边的朱由检带着朱慈烺乘骑匹走在乡上,观看那一望无垠的稻田。

    京城稻的先例很早就有了,万历年间许多官员都希望能在北方稻,并有许多人担保,田一旦稻,北直隶粮产可以增产六成。

    然而这件事最后却无疾而终。

    这其中原因不是稻无法植,也不是植过后,北直隶的粮无法增产,而是因为简单的赋税问题。

    北方的勋贵、宦官和士绅们担心北直隶稻后粮产增加,继而导致朝廷对北直隶的赋税增加,因此一直反对南方官员的主见。

    本来这是一件好事,但却因为牵扯了北方勋贵、士绅、宦官的利益而失败。

    当时的大明已经于全球气温的期,如果抓住这个机会,恐怕后来也不至于只能靠四川和湖广。

    虽说北方旱尚在,并且小冰河期寒冷导致粮减产三成左右,但河北之地大批量稻后,稻的亩产依旧能保持在一石四五斗的产量。

    和后世仅占有不到2的田不同,由于人稀少,用量不如后世,因此晚明河北之地的四千万亩田地中,田数量达到了两千三百多万亩,占据了河北耕地的六成左右,剩的也大多都是浇地。

    在田尽数上了稻后,北直隶的粮总产提了三成左右。

    在保证本省人粮的,北直隶可以在不遇到灾的局面,稳定对外输约一千五百多万石粮

    因此,走在这硕果累累的稻田边,朱由检心里是很兴的,而他的兴,也就带动了怀里的朱慈烺。

    朱慈烺拿着一个拨浪鼓摇着,朱由检也不觉得吵闹。

    “算上北直隶、山东和瀛洲的粮,供应关外三省和山西、陕西渡过今年应该不成问题。”

    “四川和河南的粮,今年就先保障他们自己省的灾民吧。”

    “湖广的粮,麓川的粮照旧输送江南,至于趾和旧港的粮,能用船运往太仓的,有多少买多少,尽数运往太仓。”

    朱由检骑在背上对王承恩吩咐,而他怀里的朱慈烺听到他说话后,也会很乖巧的停手里的拨浪鼓。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收藏网址:https://www.shibashuwu.net